现代性规则下的后现代创作——思考“馒头事件”的一种角度
发布日期:2011-01-29 文章来源:互联网
综上,本文决定超越胡戈与陈凯歌的个人之争,将此事件抽象为“现代性规则与后现代创作的冲撞”,这是“馒头事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样本意义。“现代性规则与后现代创作”,这种表述蕴涵了两点中立性:1、现代性规则与后现代创作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产物,谁也不能先定地成为评判者。鉴于现有著作权法的现代立场,“胡戈是否侵权”的讨论很难做到完全的中立,因为“权利”已经是法律规则以内的事物,这是本文回避这种提问方式的主要原因。2、本文把胡戈的行为定位为“创作”。诸多讨论者只是把胡戈视为“侵权人”,而忽略了胡戈行为的创作本质。其实,民众对胡戈的支持,主要源自对《馒头血案》这部作品的支持。“侵权人”这一提炼性表述,掩盖了事件中最有价值的因素。如果胡戈只是一个卖盗版光盘的“侵权人”,绝不至于引起广泛的讨论。“恶搞”之“恶”,遮蔽了其创作本质。“恶搞”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应否存在,同样是可以追问的。
一、著作权法中的现代性预设
现代著作权法对作品的定义,包括两层基本含义:1、作品应当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现;2、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1]作品表现思想或情感,是典型的“表现论”美学观。[2]艾布拉姆斯认为:“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艺术家本身变成了艺术品并制定其标准的主要因素。我把这种理论称为艺术的表现说。……表现说的主要倾向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现。”[3] 正因为作品被视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工具,是“内心世界的外化”,必然与主体(作者)不可分离。表现论并非唯一的美学观。在古希腊,模仿论曾经是流行的美学观。柏拉图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模仿德行,或是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4]
显然,表现论比模仿论更适于成为著作权制度的思想基础。表现论强调作品的个人性,更能支持作品的私人财产属性。如果创作者都在模仿世界,很难认定一部作品袭用了另一部作品,因为它们的相似性可能来自世界的同一性。因此,著作权制度的诞生不仅有市场的动因,也有文化的支撑。正如波斯纳所言:“一部作品只有当是由你制作的而不是你发现、复制或者赞助的,才能称作是你的作品,这个思想是特定文化的传统。莎士比亚在现代的标准看来是一个剽窃者,但是在他的时代的标准看来却不是。”[5] 著作权法所选择的作品观是历史性的,而非亘古不变的。
伊恩•P•瓦特对“独创性”含义的考证,也证实了独创性之法律含义的时代特征。“original”一词在中世纪时意指“从最初就已存在的”(这种解释很切合词根“origin”的含义,即起源),在十八世纪才转变为“无来源的,独立的,第一手的”。[6] 十八世纪的独创性含义接近独创性的法律含义,我们不难联想到,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安娜法令》直到十八世纪才诞生。独创性含义的变化与表现论的兴起是相关的。当作品成为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表现时,其个人性必然带来独特性。伊恩认为,十八世纪的个人主义观念影响着十八世纪的作品观。理查逊开始用书信体创作小说,“理查逊叙述的模式还可被视为一种更大的观念变化的反映——由古典世界客观的、社会的和公众的倾向到近两个世纪来生活和文学中的主观的、个别的和个人的倾向的转变。”[7]
从18世纪至19世纪,正是著作权规则的形成期。当前各国著作权法的基本结构,与19世纪的《伯尔尼公约》并无大的差别。19世纪流行的浪漫主义,被称为“表现论的现代形态”。[8] 著作权法很自然地吸纳了当时最流行的作品观,处处充满着表现论的话语:1、提倡独创。“现代人把文学创造力同原创性等同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浪漫主义时代的遗产。”[9] 在模仿论盛行的时代,“创造力就是创造性模仿”[10]。莎士比亚、乔叟、弥尔顿大量地使用前人的作品或宗教故事,在著作权规则之下可能会面临侵权指控,但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天经地义。2、作品应符合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著作人格权制度是典型的表现论思维:作品是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因此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外化。保护作品完整权成为著作人格权,已经假定了作品的完整性关乎人格。
表现论是现代性思维在美学中的反映。在哲学意义上,现代性是对启蒙运动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形态的概括。现代性文化植根于笛卡尔的“我思”,以主体为中心。“现代性艺术是建立在将个体——自我主体作为唯一的意义本源的基础上的,所以现代艺术整个地是表现主义的。”[11] 现代性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迷恋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终极力量,譬如作品中的“作者意图”。因此,著作权规则所确立的人际关系模式(尊重作者意图、不要随意改动作品),不是法律的臆想,而是曾经得到主流文化观念支撑的一种生活设计。
《无极》应以合乎作者意愿的状态而存在,这是现代性规则下的当然结论。在中国,以表现论为预设的规则还获得了美学教育传统的支持。 中国的基础语文教育是典型的现代模式,寻找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是课堂讲解的重点,“作者意图”具有至高无上的统治解读的地位。法律规则与正统美学齐心协力地构成了一种官方立场。只有把这种官方立场还原为美学观“之一”,真正的讨论才能得以继续。
二、告别表现论的后现代创作
20世纪5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文化逐渐兴起。它与现代性思维背道而驰,否定主体的中心地位,在美学中宣告“作者的死亡”。当作者不再统治作品,当作品不再指向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作品就成为单纯的符号存在,可以被自由地切割、重组。无论胡戈是否有意追求后现代,其创作确实属于典型的后现代之风。法学界有不少人用“滑稽模仿(parody)”解释胡戈的行为,“滑稽模仿”在美学著作中通常被称为“戏仿”,戏仿是后现代的艺术手法之一。“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意义本源,由于作为现代性意义来源的主体的死亡,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只能‘剽窃’、‘蹈袭’以前所有经典的东西。”[12] 从独创到戏仿,是一种艺术禁忌的摧毁。在艺术禁忌打破之后,拆解作品就无所谓“善”与“恶”,作品与人格已经分离。翻开艺术史,胡戈的先驱比比皆是:杜尚为蒙娜丽莎添上小胡子;劳申伯格将委拉斯开兹的《照镜的维纳斯》和鲁本斯的《梳妆的维纳斯》混杂于一处;劳申伯格把蒙娜丽莎从原画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创作出《得了肺炎的蒙娜丽莎》;伊夫•圣罗兰在广告画中模仿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但是将原画中的“男子着衣、女子裸体”改为“女子着衣、男子裸体”。
一种美学观未必比另一种美学更“正确”,后现代文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根据后现代立法。然而,后现代艺术手法是一种创作形式,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后现代艺术家对他人作品的拆解、重组并不是简单的剽窃,他们仍在建造全新的符号大厦,只不过这种大厦的原料来自他人的作品。纳斯罗蒲•弗莱甚至说过:“诗只能用其他的诗制造;小说只能用其他小说写成……”[13] 如果以现代性的独创观念彻底剥夺后现代艺术的生存空间,就是规则对生活的专制。
数字化技术为作品的拆解与重组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在“馒头事件”出现之前,网上流行的各种滑稽视频作品几乎都是“馒头”式的组装作品。广州美术学院的“后舍男生”在博客上传播的假唱MTV,在大学校园颇为流行,当属组装作品的代表。这些现象已经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在现行规则中的地位却极其暧昧。“馒头事件”是后现代创作与现代性规则的一次正面碰撞。
令人寻味的是,后现代戏仿很少引发纠纷,这也许反映了创作者之间的一种关系自治。这种关系自治掩盖了著作权法与现实脱节的尴尬。表面上,著作权法使后现代艺术边缘化,实际上是艺术现实让著作权法边缘化,这是生活对法律的一种嘲弄。
三、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模式
规则是对人际关系的设计,规则的运用应当服从于人际关系的设计理念,“鼓励创作”是规则运用的指引。我们应当诱导一种怎样的人际关系,也是思考“馒头事件”的一个可能角度。胡戈的批判者往往没有把胡戈和陈凯歌的关系视为作者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没有《馒头血案》这部作品以及该作品的高度独创性,胡戈的行为根本不值得讨论。
当一种人际关系模式得到法律认可后,这种关系模式容易被美化为唯一的或最好的模式。很多人追问为什么古代没有著作权制度,却很少有人研究古代有利于创作的机制,似乎著作权法是鼓励创作的唯一手段。著作权法在创作者之间确立了一种关系模式,使后续作者在利用前人作品时应负担一定的义务成本。这种模式一方面激励了创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创作成本。因此,著作权制度建构的作者间关系模式是必要的、但非完美的。如果抛开市场化的需求等支撑著作权制度的原因,著作权制度建构的作者间关系甚至可能不是最好的。“作者本身作为一个团体可能更喜欢较少的版权保护……”[14]
由于著作权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就应当最大限度地降低著作权制度的负效应,在处理作者之间的关系时适度地引导一种宽容模式。我们在讨论擅自利用作品的行为时,往往不区分纯粹的寄生性利用(如抄袭、盗版)和创作性利用(如演绎),这种区分是有意义的,对于后一种行为,可以适度宽容。法学理论通常把著作权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总结为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但比较忽视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著作权法以鼓励创作为宗旨,显然应该包含再创作。
法律上的原创性高度与美学的价值未必是一致的,法律无力判断艺术价值。对再创作的宽容,也可减少规则对艺术的压制。正如波斯纳对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等“非原创作家”的评价:“同在版权意义上完全原创之文学作品通常达到的高度相比,他们所做的事情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力。”[15] 波斯纳的《法律与文学》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或许是他熟悉文学,才会得出比较谦虚的结论:“版权保护越是广泛,文学想象力就越是受限制。这并不是排除版权的好理由,但它可能缩小版权、而且更清楚地是不要扩大版权的一个理由。”[16]
结语:
本文不是一篇标准的案例评析,甚至没有鲜明的立场,主要想说的就是一句:事情大概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 出口货物涉及知识产权商标侵权报关公司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 商标侵权案件中法院首次创新应用以销售正品代替赔偿进行裁判
- 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推荐侵权视频构成共同著作权侵权
- 文具店擅自售卖知名IP玩具构成著作权侵权但有合法来源不赔偿
- 关于商标因为版权申请注册在先不予注册的实务案例
- 电商卖货中在商品标题上“某款”“某某”同款构成商标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 原告DYLC诉QQ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
- 傍名牌商品链接售卖其他品牌产品的认定网店经营者构成侵害商标权
- 在知识产权商标侵权案例中如何利用正当使用进行抗辩
- 网红主播利用流量模仿大牌伪造名牌销售构成商标侵权
- 知识产权犯罪|全国首例人工智能领域侵犯商业秘密案刑事案件
- 电商平台一件代发等销售“剪标”“刮码”商品是否商标及不正当竞争侵权
- 明知不如何著作权内容恶意提起诉讼滥用诉权反被赔偿10000元
- 未经短视频创作者盗用搬运未授权版权其短视频进行直播带货构成著作权侵权
- 协助企业参与国内数据要素建设事拿到多省市十二个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实现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