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浅谈卢梭“弃婴”育婴堂

发布日期:2011-02-23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两百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卢梭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育婴堂。这一举动让卢梭成为被世人攻击的对象。人们借机指斥卢梭是一个敌视孩子的不近人情的狠心肠的父亲,从而企图对他人格和情感进行否定。卢梭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育婴堂在当时是个令人费解和大加指责的事情,而在今天,被独立,自主,自由,奋进洗礼过的人民是不是对这一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今天的西方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的成就乃至所构建的社会高度文明无不来源于这样伟大人物伟大思想的启蒙。这对当今的中国教育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人,以独立自主的个体方式存在;人,又是以普遍联系的社会方式存在,这两个属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卢梭把人的这两个根本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融合得天衣无缝,可以说他是阐释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社会的人这两个根本属性最到位最超前最值得称赞的思想家。卢梭被赞誉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切实是当之无愧,他是历史性与人类性的共同先驱者和开拓者。作为一个历史性和人类性的思想家,他的行为举动并非是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他往往站在全人类,全历史,全社会的高度和长度上来看问题。卢梭对自己这一弃婴行为写过一文阐释过其中之缘由。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因为爱孩子,所以要离开孩子》。文章中,卢梭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害怕孩子们会遭遇到不幸的命运,这一点无可非议。假如我真的不关心他们的前途,那我完全可以在我本人不能抚养他们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到他们的母亲或者舅舅那里,我要是这样做的话,那孩子们很可能因溺爱而变坏或者成为无赖,每当这样想时我就不寒而栗。”;“我清楚地知道育婴堂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所以我才送他们去育婴堂。”【1】卢梭的这些话言是不会被世人所理解的,也是不能说服他们他是爱孩子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亲亲相为命的国度他的行为更是被认为是荒唐可笑之举)。人们普遍会这样认为:如果他爱他的孩子的话,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把他们送往育婴堂。他的解释对于一般人而言只能是牵强附会的塞塘之语。我也认为卢梭写这篇为澄清自己这一行为理由的文章可以认为卢梭完全是迫于人们对他的攻击才不得不做出这样退让的解释。因为卢梭把自己的孩子送往育婴堂,完全出于自己明朗的心志和独立的思想理念,完全是卢梭思想中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应该怎样得到父母和社会的正确对待的集中表现。卢梭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告诉人们,每一个婴儿从他出生的时候就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生存能力,独立的面对社会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父母以及其他的人都无法对孩子们进行深刻影响和实质性改变。孩子归于社会教育比父母教育更具有优越性和良好性。孩子们从一出生就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对他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来就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是同时贯穿于一个生命的始终。孩子由社会抚养教育比由父母抚养教育更有利于这两个根本属性的发挥,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实际上,卢梭也是爱孩子的,而且爱的程度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这样的爱是带上强烈的社会使命和思想启蒙使命的博大而深远的爱。文中,卢梭举了许多例子说明他喜爱着孩子并深爱着孩子,但这些例子比起他送儿到孤儿院来说显得没有任何的说服力。人们还是会认为他讨厌孩子,是个狠心的,没有责任心的,无情感的父亲。但我不但能理解他弃婴行为,而且对他喜爱孩子的说法深信不疑。他不仅有着爱孩子的炽烈的情感,他也有着爱其他人的浓烈的情感。他的《新爱洛绮思》里的每一句话无不深刻地宣泄出他炽烈而狂热的情感,那样的情感是永不熄灭的天堂般的火焰,是人类永恒的真挚的可以摹刻成字碑的铮铮誓言,那样的情感出于纯粹的爱神的情感,是足以让世人永世信赖和顶礼膜拜的伟大的情感。拥有这样真挚而深刻情感的人会不爱孩子吗?“如果说《新爱洛绮思》和《爱弥儿》这样的书是由一个敌视孩子的人写出来的,这样的论调未免也太过于荒谬了。”【2】的确如此,卢梭爱孩子的方式不能以普通人爱孩子的方式去理解,甚至我们不仅要理解卢梭那样爱孩子的方式,还应该或多或少学习他那种爱孩子的方式。

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如此独立地完成自身一生的思维过程,一生的生命理念,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能在临终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心血财富捐献给慈善,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能够脱离父母的溺爱,独立自主地面对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过早地投入自己的个体生存之中,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会得到国家较高的福利待遇,进驻于高度的现代文明,这些都得益于卢梭之类思想家的伟大思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看到了人应该怎样生活,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怎样的姿态面对自己和社会才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独立的自然个体是生命的本质特征,关联的社会整体是生命的根本特征。卢梭弃婴就体现了这些生命特征。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自主的,都有着各自的命运锁链和生存轨迹,每一个人来世都必定要独立地承受自己的生老病死和独立的承担自己的生存法则。父母乃至身边的人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就和自己生存的社会、国度、民族息息相关。卢梭弃婴到育婴堂,由育婴堂来担负起抚养孩子的义务,这正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一种表征,也正是人与社会相互融合的体现。父母离开孩子,可以防止孩子被溺爱而宠坏,育婴堂来抚养教育孩子,体现了社会对它的成员的一种责任。这正好融合了人是个体的自然属性的人又是群体的社会属性的人的生命特征,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是世界上最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的爱包含着很高的人类哲学思想精髓。现代的西方人已经理解了卢梭的这种爱,理解了他的这种教育方式,所以现代的西方人在父母子女之间,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做的很得体,活得很洒脱。

在中国,这样的爱与教育显然是背弃中国传统道德和情感因素的。常常听一些人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我们早就离婚了。”“只要孩子过得好,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愿意。”常常困惑于其中,夫妻离婚与孩子有何干系?父母离异会给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带来多大的影响?孩子的生活与父母的婚姻生活就是那样密不可分?为孩子,父母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做牛做马,这的确是可歌可泣的牛马精神。可是父母这样做,孩子就能变好吗?这样的好是所谓的“好”吗?难道培养出一个无动手之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懒汉,被宠坏惯坏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难道培养出一个娇惯蛮横,任性霸道为所欲为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一连串的中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正是在这样娇惯的父母溺爱下造成的悲剧吗?李刚事件不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现代思想教育下的牺牲品。官二代,富二代生活问题的奢侈糜烂不正是现代众多社会问题中一大热点问题。如果站在社会的上层人士,把握着经济大权和权力大权的上流人士如此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接班人,请问中国还能富裕几代,繁荣昌盛几代?富裕不是指一时的经济收入,经济数字指标,而是一个长远的财富概念。从一定数额的金钱到稳定财富的转变是需要管理,需要时间考验,需要结构建构的。西方的公司金融企业有延续几百年历史的,中国的公司从最早的一个算起也不过区区几十年时间。创业难,守业更难,不是一个人的富裕,子孙后代都富裕,不是一个人的发达,子孙后代都发达。一个官员曾经说过他的孩子不需要好好读书,他已经为他铺好了上大学乃至工作的路,他只要乖乖听话就好了。是的,你活着你当然可以把路铺好了,你死了呢,难道你的孩子也跟着你死吗?父母真的能照顾孩子一生吗,无论是何时何地也行吗?

每一个人走完自己的一生,他所创造的财富和他所确立的社会地位仅仅体现他自己的自个儿的价值,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将随着他的消亡而消亡,与他的下一代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关系。即便是有关系,也应该是财富的积累,智慧的延续,价值的再体现,再更新的过程,而不是抹杀了下一代的作为个体生命的发挥,影响下一代智力劳力的开发运用以及能力和价值的再创造。如果你明白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了西方人为什么子女跟父母做事,父母必须给工钱;为什么父母临终把自己的财产全都捐赠给慈善,而子女一分得不到的道理。

回眸卢梭的弃婴行为,对如今中国父母溺爱成性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一点有利的思考。本人之所以热心肠地撰写此文,一是因为怀抱着对卢梭思想的热爱和崇拜以及对这一伟人的敬仰而写下一点读书之感悟来缅怀他的伟大。二是因为前几天审理了一起年仅十五岁的的少女犯抢劫罪的案子。看着她们面容尚且幼嫩,身体如此娇弱,真是难以与抢劫罪这样的暴力犯罪联想到一块儿。如今的孩子在心志上出现了问题,无法判断是非对错,无法对社会形成较强的独立的认知和理性的支配,孩子完全屈就在父母的掌控之下,一旦脱离了父母就像离巢的幼雏无法适应社会的风雨飘摇,可是做父母的还不知道这一点。法庭上,母女抱头痛哭,悔恨有加,看着实在可怜又可恨。到了这一步悔恨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所有父母深思的问题。拥有人类最伟岸,最动情,最深刻情感的卢梭为了孩子不被宠坏,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而弃婴。这说明爱是一种崇高的伟大壮举,而不是愚昧的小恩小惠,爱是一种心志上的爱戴,是一种人格的赋予和生命本身的真实,而不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衣兜里,不让孩子走路,背离生命本真的一种有害无益的溺爱和宠爱。
 
【作者简介】
李才凤,现供职于云南省鲁甸县人民法院。


【注释】
【1】《一个孤独者的遐思录》卢梭着,北京出版社出版,P139页。
【2】《一个孤独者的遐思录》卢梭着,北京出版社出版,P142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3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