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我国节水型社会制度构建

发布日期:2010-08-06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根本有效的战略举措。本文从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最后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四个方面论证了如何构建我国节水型社会制度。
【英文摘要】The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structing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is explaining our country water question basic 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ic action. This article exists from the question that our country and in the water-preservation so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embarks, ha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which our country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s, finally from politics, the econom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ultural four aspects has proven our country water-saving social systems construction.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制度构建;必要性
【英文关键词】Water-Saving Society; System Construction; Necessity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水供求关系紧张,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日益严峻。与此同时, 水资源利用的低效也日益凸显。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我们的共识。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是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应构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四大支撑体系,其本质在于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一)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 ,其中河川径流27115亿m3 ,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量只有2350 m3 ,占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7 %。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对全国640个城市调查表明,每年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t ,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kg。据预测,2010 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 500 亿m3 ,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 ,供需缺口近1000亿m3 ,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m3 ,全国将缺水4000~4 500亿m3 。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没有大的突破,在管理上不能适应这种残酷的现实,水资源很难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二)水污染加剧,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自70 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工作。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不仅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河流污染情况严峻,其发展趋势也令人担忧。
  
  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虽然有所控制,但从总体上来判断,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可避免,随着污染范围的扩大,如果不采取有利的措施,一些城市、地区或流域甚至全国可能发生水质污染, 可以说, 水污染产生的危害远远超过水量危机。
  
  (三)水资源过度开发,浪费现象严重
  
  为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水资源的开采力度也不断加大,这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达到相当程度。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条件下,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于812万km2 ,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余个,其中北京的沉降面积达800km2,环渤海平原区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达186万亩。
  
  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和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80%的农田灌溉处于利用系数一般只有30 %~40 %的高耗水的自流引灌的落后状态中。同时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也相当低下,据统计,目前工业用水效率只有40 % ,而日本1982 年已达到73.18% ,美国1985年已达到75 %。城市用水中,跑、冒、滴、漏和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四)政策和体制不够健全,管理水平落后
  
  我国目前出现的水污染和水源紧张问题,大都与政策有关。长期维持的用水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政策导致了全国水价过低,普遍用水浪费。在城市中缺乏强有力的节水政策措施,使城市工业和民用水量逐年上升并部分超量。水利用和水污染治理长期缺少明确的结合性政策,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水体污染。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但是,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浪费。在某些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十分浪费。这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农业用水是用水中的最大户,约占总用水的80%以上。我国农业用水利用方法落后,比如灌溉基本上还是一种浪费型的漫灌,大部分水量被蒸发掉。与工业用水效率比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虽然已提高到50%以上,但比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是低许多。
  
  二、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水情的要求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水利部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最近的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高级圆桌会议上表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等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近年来,我国的水环境状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频发与并发趋势。在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按目前的正常需要,正常年份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加大的时期,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由于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20多年来在我国集中出现,从而使我国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严峻现实,缓解水资源压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人类文明的脚步,我们就必须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近年来,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居高不下,比例越来越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但同时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恶化,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切身权益。“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可以这样说,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体现就是人与水资源的关系,只有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才能将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多地归还大自然,保证大自然的生态需水,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紧张,将会不可避免的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出现紧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今,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大踏步飞跃前进,GDP每年稳步增长,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环境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而这其中水资源的短缺也将是抑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有人认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可以等到人均8000—10000美元的时候再回头来治理环境,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中国人均要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不仅我们国家的资源将被迅速耗尽,就是全世界的资源也都难以支撑这样超强度的发展。所以,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这其中当然包含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三、节水型社会制度构建
  
  (一)政治性节水型社会发展目标——建立起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以水权、水价、水市场为基础的水资源配置制度,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水交易市场,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明晰初始水权,通过对水的使用权的界定、分配和有偿转让,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要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实行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水务局就是这种体制的创新,这种管理体制的责任是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可持续发展。
  
  3、建设公众参与的社会节水运行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民主参与决策,充分表达意见,积极培育和发展用水者组织。参与水权、水量分配和水价制定,用水者组织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群众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用水户协会等形式, 实现群众用水的自我管理, 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 建设公众参与的社会节水运行机制。
  
  (二)经济性节水型社会发展目标——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们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更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必须量水而行,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论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坚持以水定发展, 制定与当地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将水资源从低效益行业配置到高效益领域, 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工业布局调整力度,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坚决关停并转一批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加快改造和发展节水型服务业。
  
  3、完善建设项目评估和审批制度。健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不符合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项目上马。健全建设项目评估制度, 特别要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规范评估程序, 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严格控制不符合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设项目运行。
  
  (三)科技性节水型社会发展目标——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我国开展节水工作已有20 余年的历史, 但节水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推动, 对技术进步重视不足。在新的形势下, 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节水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充分挖掘节水潜力, 建立健全节水科技创新机制,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解决的课题。
  
  1、加大对节水科技进步的政策支持。一是扶持重点节水领域的科技研发项目。对于工业、农业等重点节水领域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要列入国家和地方重点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二是对从事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究的高新技术产业, 政府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要不断加大节水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进行节水技术攻关,大力开发以有益于环境的高技术、生物治污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和自动监测控制技术为主的节水高技术。
  
  2、加快节水重点领域的科技进步。农业领域, 重点开发推广实用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节水灌溉的科技含量;工业领域, 重点促进火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钢铁5 个高耗水行业的节水科技进步;城市节水领域, 提倡节水材料、节水工艺、节水器具、节水设施的开发和使用。重点推动新型节水技术及废水资源化技术产业化
  
  3、加强节水科技进步的统筹规划。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积极致力于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的研究,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科技节水之路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二是拓宽节水科研资金渠道。各级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将节水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节水科技投入, 为科研、培训和推广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文化性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建立以节约用水为中心的水文化精神体系
  
  节水文化的建设是先进社会观念和先进文化的探索,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灵魂。
  
  1、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近些年,水利部开展了许多有关节水的重要活动:公布全国和各地节水监督电话,编写节水知识读本,举办全国节水知识竞赛,全国学生节水夏令营,推行国家节水标志,推出节水典型宣传和节水系列公益广告,举办全国节水产品、技术展览等。除此之外,各地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也部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这些节水宣传一方面加强了舆论监督,对部分浪费水、破坏节水设施的不良行为进行了公开曝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2、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倡节水型的文明消费,包括节约用水、少排污水、保护水资源等等。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们要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和宣传,切实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倡节水型的文明消费,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改善生态与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主要水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正处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构建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这些主要环节,开展更为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实践,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提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大力开展和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的建设,为发挥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乔大丽,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注释】
[1] Ward, A. F. and King, J. P.. Reducing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Policy, 1998, 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 治理与创新[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3]褚俊英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研究[J].中国水利, 2006(23) .
[4]胡和平,彭祥.博弈论视角下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组成结构与基本表征[J].中国水利,2005( 13) .
[5]汪恕诚.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J].中国水利,2003,(21).
[6]王治.制度创新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J].水利发展研究,2005,(07).
[7]王修贵,张乾元,段永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J].中国水利,2005,(13).
[8]谭双.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问题及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
[9]王晓东,杨柠.重视激发节水型社会建设主体有效的内在驱动力[J]中国水利, 2005,(13) .
[10]褚俊英,秦大庸,王浩.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 2007,(15) .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3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