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借条上添两笔6万变600,法院判定:如数偿还!
发布日期:2022-05-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基本案情
2014年7月,李某手持两份借条将徐某告上法院,李某诉称:2005年8月,徐某为偿还高利贷及信用卡,向她借了6万块并出具借条。第一笔钱还没还,徐某又在2010年提出借钱要求,因为双方关系不错,所以她再次出借3万元,徐某出具了借条。自己曾在2014年3月向徐某发短信协商还钱事宜,无下文。于是诉至法院,要求徐某偿还9万元本金及利息。
裁判结果
法官发现,其中一张借条上的金额前后不一致,大写金额为“陆佰元”,小写金额却为“60000”元。法庭之上,被告徐某的说法更是令人瞠目。徐某表示,他和李某是地下情人关系,两人相识于2001年。他从没有向李某借过一分钱,因为自己收入可观,根本没有借钱的必要。李某手中的两份借条是当初他被李某逼着写下的,当时李某逼他与妻子离婚,他担心事情闹大不得已写下的。对于2005年借条上的金额,当时李某要求他写6万,但他写了“陆佰元”,小写金额写了600元,当时李某没注意。事后,是李某在小写金额后面添了两个0,金额变成了60000。
为证明双方之间的包养关系,徐某提供了信用卡明细,称这张信用卡是李某拿着他的身份证去办理的,用作李某日常的生活开支。对此说法,李某也没有解释清楚为何徐某信用卡会在她这里。
法庭上,李某表示,两人是单纯的朋友关系而非包养关系,借钱给徐某是因为两人关系不错,朋友有难,自当鼎力相助。李某承认2005年至2011年间,徐某每年支付她借款利息2000元,一共偿还了14000元。2014年,徐某归还1400元本金,双方还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达成协议,以后徐某每月归还1500元,直到其退休后提取公积金余款一次性归还。后只归还1400元又停止还钱,对此她提供了银行对账单明细及双方往来短信。
徐某喊冤说:自己包养李某的几年来,每年向她支付的生活费都不少于2000元,李某收到的上述利息和本金都是不当得利,应该返还,他不可能偿还李某一分钱。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抗辩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而是包养关系,但其提供的信用卡对账单不足以证明,且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包养关系与是否存在借贷关系也无必然联系。另外,被告主张借条是原告逼其书写,但未提供证据证明,故对被告抗辩难以采信。根据原告提供的借条,足以说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
关于借款金额,根据被告陈述,2005年8月书写借条时原告要求写6万元,被告自行写为600元,可见当时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6万元,且双方均陈述认识多年关系不错,就600元借款写借条显然不符生活常理,故确认该份借条借款金额为6万元。双方对2010年借条上的金额并无异议,故确认被告向原告借款9万元的事实。
原告自认被告已归还利息、本金共计15400元,因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曾约定过利息且被告不认可14000元系偿付的利息,上述款项均应作为本金予以扣除。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归还原告74600元借款及利息。
判决之后,徐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对借条鉴定认为,借条字迹中的“佰”字是由“万”字改写形成。因改写借款金额显然对李某不利,故李某主张借条系徐某改写较为合理可信。故原审法院认定2005年借款金额为6万元正确,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代理词
- 民间借贷答辩状
- 催款律师函 (追讨债务律师函)
- 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例浅析
- 明知对方借钱赌博,还借钱给他是否违法
- 在银行汇款时输错账号将款项打到别人账号后怎么办
- 民间借贷中共同借款人之间法律关系分析
- 民间借贷纠纷案例
- 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 鉴定申请书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借款实际交付的举证责任如何承担
-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是否就是共同债务
- 只有汇款凭证没有借条,不能认定借贷关系
- 欠钱不还,欠款人又失踪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