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法定程序以公司名义为股东提供担保无效
何某、刘某、邬某系某化工公司股东,何某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2005年,何某私人向某村委会借款110万元,并承诺于同年12月底归还70万元。嗣后,何某未按约还款,村委会于2007年6月18日向法院起诉。审理中,经法院主持调解,何某承诺在2007年8月6日前一次性还款,并向法院出具了由化工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担保书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和解协议。2008年3月,化工公司向法院申诉称,何某未经化工公司其他股东同意,向法院出具负连带清偿责任的担保书和和解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公司利益,应予撤销。
[分歧]
本案在复查中,产生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调解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公司法第十六条属于管理性规定,对外不具有约束力,违反该规定对外提供担保的,担保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否则不利于交易安全。故化工公司为何某提供担保虽未经股东会决议,但不能对抗第三人,因此应当驳回化工公司的申诉。第二种意见认为,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作出决议,化工公司章程中并未规定可对外提供担保,且何某未经股东会其他股东表决以公司名义为其提供担保,违背了公司法的规定,担保无效,应当予以撤销。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公司法第十六条属于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首先,第十六条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遏制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控股股东通过滥用投资或担保等方式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第十六条在第一款和第三款中分别使用了“不得”一词,在第二款中甚至使用了“必须”一词,通过这些语气更强、态度更硬、别无选择的词语的运用,来对公司的投资和担保行为进行规制,保障股东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彰显无遗,足可见第十六条属于强制性规范。其次,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绝对无效。从文字上看,第十六条调整的是公司与相对人的投资、担保关系,似乎与公共利益无涉,但由于公司成立门槛降低,数量大幅增长,股东更是不计其数,随着股份的转让,社会大众谁都可能成为股东,而第十六条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无数股东的利益,也就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即公共利益。所以,第十六条应认为是强制性规范。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规定,违反了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合同必然属于无效合同。
二、依照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章程历来被称为公司内部的“宪法”,是公司设立的必要要件之一,是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公司及其相关人员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章程的规定。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会影响到公司的财产安全和稳定发展,是事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重大行为,如果没有公司章程的明文规定予以授权,无论是经董事会决议或者是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对外提供担保的,都会因违反了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而趋于无效。此外,为了保证交易安全,公司章程可以对担保数额作出限制性规定,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除非修改公司章程。本案中,化工公司的章程没有规定公司可以对外提供担保,意味着任何人无权就化工公司的财产对他人(包括何某)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何某违背公司章程规定,以公司财产为自身债务提供担保的行为,应属无效。
三、依照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公司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无疑是为了避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控股股东牟取一己私利,通过滥用担保等形式损害公司利益,进而危害公司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如此规定,兼顾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公司对外担保提供了应遵循的程序要求。本案中,虽然何某出具了盖有化工公司公章和其签字认可的担保书,但该担保未经过公司股东会作出决议,侵犯了化工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该担保无效。
本案在复查中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化工公司的章程没有规定担保事项,但如果股东会同意公司为何某提供担保,该担保是否有效?笔者认为,即使股东会同意公司为何某担保,但该担保在公司章程没有修改并向工商部门登记备案前,依然处于无效状态。不可否认,股东会有修改公司章程的权力,但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最高行为准则,对公司的股东、法定代表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具有约束力,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精神,股东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和决议内容都必须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违反章程规定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一旦赋予股东会决议高于公司章程的效力,章程就形同虚设,成为一个束之高阁、“像档案一样收藏起来”的文件,丧失了公信力,即使进行一些事后的补正,朝令夕改,最终损害的还是公司和他人的利益。
四、债权人在接受公司提供的担保之前,有义务审查担保公司的章程及股东会的决议。第十六条已经明确规定了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条件,即有公司章程和股东会决议,二者缺一不可。作为公开透明的强制性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不知悉此条款为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基于该条规定,债权人在接受担保时,必须审查担保公司的章程、股东会决议等相关文件,以此尽到善意人应尽的注意义务。如果债权人接受章程未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批准的担保,视为明显违背法律的规定,应推定其有主观过错,担保应为无效。由于公司章程必须登记并向社会公众公示,因此,对公司章程的审查不再是形式上的审查,而必须鉴别章程的实质真伪;由于债权人不可能参与担保公司的内部整个决策过程,也不具备审查股东会决议实质真伪的能力,对股东会决议进行形式性审查即可。本案中,村委会既没有审查化工公司的公司章程,也没有要求何某出具股东会决议,存在过错,担保无效。担保无效后,村委会、何某、化工公司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责任。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 章见良 潘亚伟
- 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 刑事报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应如何救济?(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 保定律师代理的追偿权纠纷再审案
- 危险驾驶罪醉驾在哪种情节可以从宽处理?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
- 网贷平台非法集资被追责后仍“套路贷”诈骗,如此嚣张,下场怎样
- 刑事案件中哪些情况下不能取保候审?
- 名为保理实为借贷,担保合同不成立,即使成立也无效,担保人无责
- 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及量刑规定?
- 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 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担保人依旧无需要承担担保责任的特殊案例
- 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告人是否可以适用缓刑?
- 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军人一方个人财产?
- 原告某中心与被告李某质押合同纠纷一案的成功案例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 【最高法判例】 最明确的最高额抵押担保范围及具体法律适用案例
- 未登记抵押行为的法律后果
- 担保合同纠纷代理词
- 车贷逾期,担保公司强行拖车,车主如何维权?
-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四条二款之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 最高院最新公报案例:保证金账户资金构成质押担保的认定标准
- 同一抵押物可以多次设定抵押权
- 担保人承担责任后可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 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
- 担保主债权已过诉讼时效,担保人是否继续担责?
- 郑州专业律师-解除冻结存款申请书
- 保证人在超过保证责任期间对债权人还款的性质认定
- 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抵押的行为是否有效
- 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