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院情”堵塞世道
发布日期:2009-07-02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有趣的是,作为“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之意,多为农村独立住宅的天井,城市居民尤其是楼宇住宅,要是有个“院”,一楼居民在院子里养养花草种种菜,夜里赏月、数星、纳凉,“深院月明人静”。但现在有“院”的楼宇越来越少,大城市高层建筑已经几乎没有“院”了。住宅小区内一片片绿地或空场,可以类比农村的院子,但城里人也不愿再土里土气地叫“庭院”了,而是改口叫“豪庭”、“花园”、“名苑”。此时,“庭”、“园”、“苑”似乎比“院”显得更洋气、更有品位。
可是,“院”的后两层意思,遭遇就截然不同。作为机关名称的“院”,倒没怎么被滥用,“早晨七点钟上院,九点下来”,《官场现形记》的记载“院”有官署之意;今日中国的国务院还是叫国务院,法院还是叫法院,检察院、教育考试院等也一“院”如故。其他如公安局、人大常委会等也没胡乱篡改为公安院、人大常委院等。之所以没人敢乱用乱改,这大概与机关名称的严肃性与稳定性不无关系,也没有谁敢去莽撞冒险。但作为公共场所名称的“院”与学院的“院”,则越来越受宠,研究院、电影院、规划院、设计院、博物院、起名院、美容院、画院、推院、书院、茶院,等等等等。原本不叫“院”的,纷纷更姓改名,非“院”不叫。如学校改为学院,大学里的系也一夜之间显得过于单薄、渺小,等不到天亮就变成学院了;一些美容美发店,老是叫“店”总觉得不够档次,于是非常大气地改为美容院;再如,一些博物馆、卫生室等,不甘于“馆”、“室”等小打小闹,仿佛是不约而同,挂上了博物院、卫生院的大牌子。
更为滑稽的是,一些原本不属于公共场所的,也钻进来凑热闹,改弦更张,如不少研究中心、研究所,尤其是隶属于高校部门的那些研究机构,似乎不满足于“中心”、“所”之类的小名小姓,抓紧时间改为大名鼎鼎的“研究院”。只叫研究院还不满足,有的已经开始动脑筋,琢磨着在前面加上更动听的点缀词了,如号称“第一研究院”、“高等研究院”,使用 “第一、第二”或者“高等、低等”等有级别色调的词汇加以修饰、粉刷。显然,这么一趟走下来,就不仅是院了,而且还是更高层次和品位的院。如此以来,系主任、博物馆馆长、卫生室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长等头头也都有了响亮的称号——院长。
当然,有的虽然叫“院”,但头头不叫院长,例如,国务院的头头叫总理,不叫院长;检察院的头头也不叫院长,叫检察长;美容院的头头估计也不都叫院长。但称呼习惯了,不叫院长也无关紧要。不得不提及的还有“院士”这一特殊称谓,也被有些人滥用了。本来是某协会会员,非要抛出欺人之谈,号称自己是某国院士,穷酸至极!依着这一逻辑,凡是会员、成员,都可以叫做院士。中国法学会会员应称为中国法学会院士、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应称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院士、淘宝网注册会员也要名正言顺地改为淘宝网院士?!
这就是典型的“院情”,一种“院”的情结。近年来,这种情结越来越具有传染性,大有堵塞世道之势!但“院情”过重,容易招致一些麻烦。如作为尚未升格为大学的学院,院的级别虽然一清二楚,但官位的称呼则难分难解,唯一满足的,就是二级学院院长的廉价的虚荣心;有些“院”,实力名不副实,规模不如“所”大、实力不如“室”强,服务也未必有“店”好。确实如此,有些研究所、研究室,尽管低调地以“所”、“室”相称,但无论规模还是实力,未必逊色于“院”,反倒是有些研究院,只会吹大牛、唱高调、说大话,到了拿出点真东西时,却沉默无声或者支支唔唔。再如,有些美容院听起来很是了不起,但照样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地欺负消费者,顾客提前购买了会员卡,次日却关门封院卷铺盖走人了,美容美发的质量和服务态度,也未必赶得上一家不起眼的普通理发店。
可见,眼花缭乱的“院”,很容易引人误解,误导不知情的公众。不了解“院”真相的人,还以为“院”的档次更高、服务更好、水平更强、信誉度更大;以为叫院长的,官位一定更高、权力更大,其实未必,如在大学里,二级学院的院长就是一个系主任,听起来似乎响亮而已。不仅如此,“院情”的流行,还容易制造社会不良风气。不少单位、机构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院”的改制,撤销不动听的,建立什么什么院,非常大气,大头头可以叫院长,小头头可以叫副院长了,风光得很!跑前马后设院、改院的公关过程,可能会又上演一幕幕腐败大戏,造就不少贪腐主演。
居然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单位,内心深处涌动着如此浓烈的“院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处说,有些人好大喜功、追求华丽,加上官本位思维的侵蚀和权力观念的渗透,一有机会就想办法弄个“院”什么的,先把门面撑起来、把院长位子占起来再说;大处说,整个社会浮躁的风气熏染了不少贪心的人、虚荣的人、装蒜的人。制度上缺少团体名称的完善规范性文件,我国已有公司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名称规范,但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名称缺乏统一而明确的规范,从而导致名称五花八门,不管够格不够格的,都想争取够格。可见,制度的漏洞也会为“院情”的发作提供作乱和泛滥的温床。
其实,根本就没必要刻意装饰、点缀。例如,有些专科学校改为学院,未必就一定成大气、立大业、收大功。相反,保留学校的名称,只要踏踏实实、精雕细刻,照样成就恒久美名,如黄埔军校、巴黎高师等。如果一拥而上,所有“院”下面再设置二级院、三级院,如某某学院下面的法律系改为法律学院,作为二级学院,法律学院下面的教研室都改为教研院,如宪法教研院,如此以来,作为校长、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都摇身变成院长了,如果这三个层级的头头都姓李,那么,在公开场合都是李院长,如果一条哈巴狗狗在后面突然“汪汪”地吼上一嗓子,嗲声嗲气地“李院长”,真的不清楚在“谁先回头应答”这个问题上,有无顺序性或者优先性的政治讲究。再设想,假如现在各级法院内部的“庭”都统一改为“院”,刑事审判庭叫做刑事审判院,立案庭叫做立案院,庭长也随之变为院长,检察院内部的什么科、什么处、什么局的,也都改为民行院、公诉院、反贪院,大头头都叫院长,小头头都叫副院长。如此一改,景象肯定热闹非凡,当作一场大戏出售门票,净收入绝不压于刚刚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的一场演出。还有一些人,给自己涂脂抹粉,装扮为院士,招摇过市,欺负不明真相者的暂时无知,只能是证明欺骗者的最大无知和愚蠢。本来只是院子里的一根染上病虫害的杂草,非要厚着脸皮、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吹成院子里的一棵撼不动的参天大树,岂不是太把自己当成那么一回事了?相反,不去涂脂,不去抹粉,反而会以清新自然的质朴赢得真正的尊重。
少一些“院情”,莫让“院情”堵塞世道。这世道,还是多一些实实在在为好。如果没有可挖的真材实料,一味抛弃原名,更其名曰“院”,放着“主任”、“所长”这么大的官儿不去做,非要去踮起脚跟当院长,着实让人笑掉满嘴牙齿。还是老老实实改邪归正,该叫啥就叫啥,别去累得混身是汗,跑得鞋子都不知道掉哪儿了,装葱又装蒜的,呛人不轻。因为,有些不讲究、没干货的人,即便脸不红、肉不跳地装成了葱和蒜,别人也未必知道究竟是哪根葱、哪瓣蒜!一言以蔽之,当“院情”堵塞世道,世道很有可能就会变得更加无道。
2009年6月29日夜一气于上海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财税[2013]37号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
-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告
- 法院判决后还能否调解、和解
-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对过去十余年若干轰动性案件的考察
- 警察呀!取保候审期满后,千万不要忘了做件事,否者后果很严重!
- 浅议对死刑犯遗体的处置
- 天津市各个检察院地址电话,天津市各个交通队地址电话,天津市各举报中心地址电话
- 浦东新区律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各派出所地址及电话
- 农村户口按城镇标准赔偿的司法解释
- 南京市各看守所地址电话
- 重庆市各区县人民法院通讯录
- 法律人必看的74部电影
- 上海市各区县劳动仲裁机构地址和电话
- 2015-2016年广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 石家庄各车管所地址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