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陈俊:清末民初画报中的衙蠹与劣幕
发布日期:2009-06-15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一:“衙蠹”
清人郭嵩焘有一段名言:“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其中所谓的“与胥吏共天下”,指的就是清朝。依据学者的考证,有清一代,胥吏人数竟多达145万。如此庞大的胥吏队伍,自然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奉公守法之辈固亦有之,但留在人们印象中的,似乎更多的是那些害群之马,而这又有一个专门的名词用以称呼之,即所谓的“衙蠹”。在清代的官箴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关于如何防止吏役弄弊的文字,例如清人黄六鸿在《福惠全书》卷三之中,就专门辟有“驭衙役”一节详述其法。在清代的很多官员看来,胥吏之害如同久治不愈的瘤疾,不得不费心提防。而胥吏的这种丑恶形象,也同样存在于当时普通百姓心中。在清代与民初的报刊图画中,“衙蠹”的形象更是时常可见。
《舆论时事报》刊出的“每日古事画”中,有一幅题为“徐中丞严杜书吏撞骗之妙法”。画中的内容为一群百姓在衙门口围看一告示。该画配有文字讲解,上面写道:
“徐中丞士林巡抚江苏,凡狱讼先摘定案大略,牌示于外,而后发缮文册,所以杜书吏之撞骗也。世宗尝优诏褒之。”
此处所说的徐中丞,即为清代名臣徐士林。徐大老爷这种看起来并不稀奇的作法,缘何会被称作“妙法”,还被清世宗褒奖,其中缘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有清一代,尽管《大清会典》明文规定“官非正印者,不得受民词”,但实际上,知州、知县等正印官大多数不晓律例,地方的刑民事案件之审判,不得不求助于衙门六房之一的刑房书吏。刑房书吏平时负责管理保持各类司法文书,他们常常藉此之便在上面玩弄手脚,尤其是在收受涉讼当事人的贿赂时,更是奇招百出,在一字一句、一圈一点上大做文章,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徐大老爷的这种“妙法”,想来正是为了防患隐藏于此画背后的书吏玩弄手脚。而这一点,也常常被明清时期的官箴书当作对付书吏之害的重要手段,只不过,很少有官吏能做到真正革除此种弊端,多数是睁一只眼,避一只眼而已。
清代胥吏的弊害,突出的一点就表现在其对诉讼活动的暗中干预。滑吏们于其间玩弄手段,中饱私囊,其中不乏以此道谋利而至家道殷实之辈。当时的民众对此种恶习怨声载道,愤愤不平。在《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中,有一幅题为“蠹吏因讼罄家”的图画。通读这幅图画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得知其讲述的是一书吏因妻子与人通奸,气愤之下计杀奸夫,不料事情败露而被官府羁押,其间走门路,请讼师,以至“爰书未定,家资已空。”案件的详情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画中的一段文字评论却颇有意思,其中写道:
“按胥吏何以富,必其干预词讼而后富。胥吏何以大富,必其干预邪淫人命重案而后大富。岂知以干预词讼富者,仍以词讼穷。以干预邪淫人命大富者,仍以邪淫人命穷。天道好还,信然。”
画中的书吏先前干预词讼,最终却因讼罄家,在当时的百姓看来,正合了民间那句“因果报应,屡试不爽”的俗语。在《舆论时事报》的“图画新闻”中,也有一幅反映百姓对“蠹吏”的深恶痛绝之情。这幅题为“严惩舞弊书差”的图画,讲的是德清县周荫辉大令因病不理政事期间,其手下书差等人到钟管白表地方勒索,不料被村民窥破虚情,鸣锣聚众将书差四人一并扭解到郡,联名投府呈控。在这幅图画中,被扭解的书差,以及旁边一众鸣锣持械的村民,给人印象极深。
清代的“蠹吏”之害,除了归咎于那些无良书吏,还来自所谓的三班衙役。所谓三班者,何许人也?皂是皂隶,主要是在衙门内站堂报事,也负责刑杖的施行。快是捕快,负责逮捕犯人。壮是壮班,主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这三班衙役各有各的捞钱手段。《图画新闻》曾刊有一幅题为“厕中捉人”的图画。从该画所配的文字说明中,我们了解到事情的大致经过。浙江乍浦商会书记员附生王瓒绪,晨起如厕之时,突有乍防厅卫差役多人拥入厕内,扭住王的发辫,声称奉令移提等语,王问其因何案件,则言到府自明,又问其有无签票,则言不必查问,王被曳至一处叫作总管弄的地方时,因围观的百姓群起不平,各差役怕犯群怒,方始一哄而散。从有限的文字说明当中,我们无法断定差役缉拿王瓒绪的动机,但字里行间似乎都在暗示,这些差役很可能并非执行正式公务(有无签票也是问题),想借此敲诈或受人贿赂唆使亦未可知。
较之于上面提到的那幅图画,《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中另一幅题为“捕盗为盗”的图画,则明确记载了一桩捕快藉公务之名行敲诈钱财之实的恶行。该画讲的是余杭戍岭地方仆工某甲,一日到双溪镇购买物品,在回来的半途中被一人以链条锁头,大惊之下叩问其故,方知对方是余杭捕快,说是奉差缉捕罪犯,要将某甲带回衙门听审。某甲自知无罪,但势力不敌,再三哀求,方得开释,而其代价却是随身所带的银洋被该捕快搜掠一空。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如此横行,时人称捕快为“衙虎”,果然不虚。
清代的“衙蠹”藉公务之名而行中饱私囊之实,甚至还让其他人为之眼红,而不惜冒充胥吏,铤而走险。《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中有一幅题为“绅士子冒充衙役之无耻”的图画,讲的就是祥符县一绅士之子冒充衙役,到处勒收河南教养公项,后被众商家识破,报县尉陈二尹亲到拿获的事情。
那些不法差役平素在善良百姓面前作威作福,讹诈勒索,,但并不是所有的捕快都能如此轻松。身为捕快,有时也要面对某些不速而至的危险。《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有一幅题为“贼打捕役”的图画,其中所说的就是后一种情形。浙江仁和县捕役阿旺奉命饬拿窃贼,不料被窃贼得知消息,遂纠集十余人将其在半路上抓住毒打一顿。画中所附文字仅称贼党是因一泻夙愤为之,但该差役被打得遍体鳞伤,几有性命之忧,除了画中所暗示的暴民横行外,百姓对平常作威作福的差役深恶痛绝使然亦未可知。
附带说几句,在清代,除了书吏、差役之外,甚至连县令的跟班也可以作威作福。《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中有一幅图画,刻画的就是此种狐假虎威之辈。据这幅题为“县令跟班之顶戴”的图画上所附的文字介绍,福建长乐署内有一家丁小蓝,每次随同王县令外出,必戴顶乘马,骄态万状。有一次王县令因解犯外出,小蓝依然赫赫顶戴,得得入署,县署中有人初次见之,还以为是哨弁,后来询问他人,才知道不过是家丁一个,于是咄咄称奇。象小蓝之流的跟班,不要看其地位低微,在清代却被称为“二爷”,很多希图贿赂官员的人,都不得不通过这些人物从中打点。更绝的是,某些跟班不仅会作威作福,有时更会见利忘义,甚至干脆拿了主人的钱物就溜之大吉。《图画新闻》上一幅题为“县令被仆拐骗”的图画,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山东昌乐县令胡某要到青州拜谒新上任的鲍太守,遂让他的仆人带着装有银两与紧要公文的行李先行坐车到青州车站等候,不料仆人见财忘义,带着钱财跑了,等胡县令赶到时,也只能是叹息多时,无可奈何。
二:“劣幕”
有清一代,地方衙门自督抚以至州县官,莫不资幕襄助。幕友俗称“师爷”,其中尤以“绍兴师爷”最为人们熟悉。清人韩振在《幕友论》中有言:“掌守令司道督抚之事,以代十七省出治者,幕友也。”可见其时幕友实际掌有的权势之重。
良幕如汪辉祖之辈在清代亦多有人在,但那些为非作歹的劣幕给人的印象同样极深。在《舆论时事报》之“图画新闻”中,有一篇图画就是揭露此种无良劣幕的丑恶形象。该画题为“幕友强霸民妻之骇闻”。从图中所附的文字解说可以看出,其讲述的是山东烟台谢莫,曾为道署幕友,因贪图民人崔某之妻美色,诡计狡骗崔某之母将崔妻领至家中,崔某知情后至谢家欲领妻归,不料其妻不肯(疑与谢某有私),谢某遂出而干涉,竟差门丁将崔某送交审判所。区区一个前道署幕友,就可以如此横行,可见其时社会风气之败坏,所谓法纪,已是荡然无存。
上面所讲的还是一位曾“前幕友”的劣迹,至于那些尚在出幕佐治的幕友行事如何,在报刊图画中同样有所披露。《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中有这么一幅画,刻画的是一个劣迹斑斑而遭驱逐的幕友形象。这幅名为“劣幕”的图画之文字解说,向人们说的是江苏海门厅幕友陈某,平时素有挟妓开灯贿赂公行情事,不知怎的为督抚查知,遂特札松府戚太守转饬海门厅将该幕驱逐。如此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
但并不是所有的劣幕都像陈姓幕友那样得到应有的惩罚,在《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的另一幅画中,我们却看到了另一位幕友收受贿赂却安然无恙的丑恶嘴脸。这幅题为“幕宾冶游”的图画,说的是常州阳湖县幕友某甲由差役勾引,而与开设水果摊的薄某之女有私,暮暮朝朝,流连忘返,民间词讼、贿说关说之事,都要薄女为之导线,以至外人啧有烦言。让姘头出面穿针引线,收受贿赂,这位幕友也可谓深谙官场上的生财之道。
[本文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主编:《中西法律传统》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youchenjun@163.com。本文中所使用的报刊图画资料,都选自2005年4-6月我于台湾研修期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下属的郭廷以图书馆看到的《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总20册)与《清代报刊图画集成》(总13册),这两套巨册均是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北京)于 2001年列入“国家图书馆古籍文献丛刊”印行。范忠信教授在阅读本文后,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youchenjun@163.com。本文中所使用的报刊图画资料,都选自2005年4-6月我于台湾研修期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下属的郭廷以图书馆看到的《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总20册)与《清代报刊图画集成》(总13册),这两套巨册均是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北京)于 2001年列入“国家图书馆古籍文献丛刊”印行。范忠信教授在阅读本文后,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财税[2013]37号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
-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告
- 法院判决后还能否调解、和解
- 公众意见与司法判决----对过去十余年若干轰动性案件的考察
- 警察呀!取保候审期满后,千万不要忘了做件事,否者后果很严重!
- 浅议对死刑犯遗体的处置
- 天津市各个检察院地址电话,天津市各个交通队地址电话,天津市各举报中心地址电话
- 浦东新区律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各派出所地址及电话
- 农村户口按城镇标准赔偿的司法解释
- 南京市各看守所地址电话
- 重庆市各区县人民法院通讯录
- 法律人必看的74部电影
- 上海市各区县劳动仲裁机构地址和电话
- 2015-2016年广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 石家庄各车管所地址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