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回公安局途中交代犯罪事实是坦白还是自首?
发布日期:2011-04-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09年10月20日晚,被害人李某儿子邀请被告人肖某(17岁,肖某与李某儿子系同班同学)到自己家里玩。在玩的过程中,肖某发现李某家未上锁的抽屉有一沓人民币,便趁李某儿子不注意时将该沓人民币藏于身上,后借口离开了李某家。当晚11时左右,李某发现放于抽屉里的10000元钱不见了,怀疑是自己儿子同学肖某偷了,便找到肖某质问其是否偷了他的钱,肖某不承认。李某随即打电话向派出所报了案,并要求肖某去派出所讲清楚。肖某的父亲听到此事后,便问肖某到底有没有拿李某家的钱,肖某还是说没有。肖某的父亲便拉着肖某说:“没偷他的钱怕什么,跟他去派出所讲清楚。”到派出所后,在民警的质问下,肖某还是不承认偷了李某家的钱。派出所民警感到涉案金额巨大,便向局里报告,将该案移送公安局刑警大队。在刑警大队民警将肖某带回公安局途中,肖某感到事态严重,便承认了其偷钱的事实。
【分歧】
对于肖某在带回公安局途中才交代其犯罪事实是坦白还是自首,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犯罪事实已被司法机关发现,肖某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在案件移交刑警队后将肖某带回公安局继续盘问途中,应视为已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肖某在这期间的被动交代,是属于坦白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
第二种意见认为:案发后,肖某主动去派出所,虽然在派出所时未交代犯罪事实,但在接受正式讯问之前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属于自动投案,应认定为自首。
【管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般自首的认定,是以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为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的,是自首。根据自首的定义,可以演绎出认定自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必须是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必须在投案以后主动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罪行的。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前提条件,犯罪人犯罪后仅仅自动投案还不能认定为自首,在自动投案后并主动如实交代自已的罪行的,才成立自首。如实交代自已的罪行是投案自觉性的延伸,是继自动投案之后认定自首的又一条件。
本案中,肖某去派出所不是去投案。而是其父亲认为肖某未偷钱,便鼓励他去派出所澄清自己,而不是劝他去投案。肖某到了派出所后,一直否认自己偷钱的事实,而不是去交代自己的作案经过,听候处理更无从谈起。肖某主观上根本没有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将自己交由司法机关处理的意思,去派出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怕别人误以为自己做贼心虚。事实上,肖某是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被动交代犯罪行为。刑警队接受案件移送后,办案民警将肖某从派出所带回公安局继续盘问途中,应视为对肖某采取了留置盘问的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未被采取强制措施”应作广义上的理解,不能把此处的“强制措施” 单纯地理解为《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公民的扭送、警察的盘问、司法机关的传唤都应视为强制措施。因此,派出所将案件移送刑警大队,刑警大队民警将肖某带回公安局继续盘问应视为采取了强制措施。在当时情况下,肖某已经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迫于压力只能坦白交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处理自首和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法律的解答》,坦白通常是指犯罪行为已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发觉、怀疑,而对犯罪分子进行询问、传讯,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后,犯罪子如实供认这些罪行的行为。根据李某的报案陈述,经排查派出所已确认肖某有重大的犯罪嫌疑,在案件移交刑警队后将肖某带回公安局继续盘问途中,肖某才如实供认自己的罪行,符合坦白基本特征。
综上,肖某是在公安机关已经掌握其犯罪事实,并对其采取了强制措施后,才被迫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属于坦白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
作者:宜黄县人民法院 周志峰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 从认识和控制能力降低主观恶意,降低刑期
- 两高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之四:职务侵占案
- 廖某职务侵占单位18万余元,获缓刑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紧急提醒:个人销售抗原试剂违法!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权案
- 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改判无罪案
- 【第274号】李某贤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案
- 济宁某放火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委托王律师代理起诉获赔偿款
- 济宁某放火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委托王其森律师起诉获得赔偿款
- 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医用类面膜无资质法律风险及处罚
- 尹律师解读新《信访工作条例》八大亮点
- 申某某诉李某某等名誉权纠纷案
- 吴某甲等人申请执行陈某乙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案件
- 丁某杨等人虚构债务被判拒执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