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被绑架人劫取财物构成绑架罪还是抢劫罪?
李某和王某素来不和,眼见王某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李某眼红,心想要狠狠地敲他一笔钱。2008年6月15日,李某纠集一伙人将王某绑至荒郊野地,对王某一阵拳脚之后,要王某马上交十万元才能放人,不能报警,否则就将王某杀害。王某因为害怕,于是就打电话给其妻刘某,称其做生意急需十万元,让她把钱打到其银行账上。后李某拿着王某的银行卡和密码到银行将十万元取出,随后就放了王某。王某立即报警,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将正要逃跑的李某等人抓住。后公诉机关以绑架罪对李某提起公诉。
[分歧]
对于李某等人是构成绑架罪还是抢劫罪,有不同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李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构成绑架罪。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李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的手段,强行向王某劫取财物,不构成绑架罪,而应构成抢劫罪。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不相同。
抢劫罪是复杂客体,同时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而主要侵犯的客体为财产所有权,因而归入侵犯财产罪;而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人身权利,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犯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其与抢劫罪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主要侵犯的客体不是财产所有权,而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因而绑架罪(不管是否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2、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犯罪目的不相同。
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绑架罪则以勒索财物或劫持他人为人质作为目的,其目的不局限于勒索财物,如犯罪行为人绑架路人,要挟公安机关释放其同案犯。
3、抢劫罪与绑架罪的行为方式有不同。
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施加于被害人,当场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将人掳走限制其自由后,以杀害、重伤或长期禁闭被害人,威胁被害人家属或有关人员,迫使其在一定限期内交出索取的财物或提出非法要求。抢劫罪要求行为具有“当场性”,也即当场从被害人身上劫取财物。绑架罪中行为人通常以杀害、伤害等方式向被绑架人的亲属或其他人或单位发出威胁,索取赎金或提出其他非法要求,劫取财物一般不具有“当场性”,其取得财物的时间可以是“一定限期”。本案中,李某向王某劫取财物的行为是否具于“当场性”?笔者认为,在实际情况中,不能简单地将“当场性”仅局限在某一时间点上,只要犯罪行为未结束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实施犯罪的,都认为具有“当场性”。本案中李某在劫持王某到取得十万元这段时间内,一直控制着王某,其劫取钱物的行为一直没有中断,因此其行为具有当场性,符合抢劫罪的犯罪特点。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行为方式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区别:行为人是否直接从被绑架人处获得财物。如果犯罪行为人只从被绑架人处劫取财物的,则成立抢劫罪;如果犯罪行为人不是向被绑架人劫取财物,而是向被绑架人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勒索财物的,则成立绑架罪。本案中,王某打电话给其妻刘某要其将十万元存入银行账户,刘某不知实情,其将钱打入账号是因为王某的要求,不是因为受到李某的威胁,不能认为是李某勒索刘某,而只能认为这十万元钱是李某从王某处取得。因此,该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结合上述几点,笔者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不构成绑架罪。
曾东林
- 从认识和控制能力降低主观恶意,降低刑期
- 两高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之四:职务侵占案
- 廖某职务侵占单位18万余元,获缓刑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紧急提醒:个人销售抗原试剂违法!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权案
- 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改判无罪案
- 【第274号】李某贤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案
- 济宁某放火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委托王律师代理起诉获赔偿款
- 济宁某放火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委托王其森律师起诉获得赔偿款
- 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医用类面膜无资质法律风险及处罚
- 尹律师解读新《信访工作条例》八大亮点
- 申某某诉李某某等名誉权纠纷案
- 吴某甲等人申请执行陈某乙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案件
- 丁某杨等人虚构债务被判拒执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