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法律服务业的尴尬与变革
发布日期:2019-04-25 作者:马俊哲律师
然而,在法律界,人工智能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随着法小淘、法狗狗等法律在线机器人、以“推之”为标志的法律在线问答机的出现,有人惊呼:人工智能未来在以律师为主要群体的法律服务行业也照样可能会“所向披靡”,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律师将会陷入失去饭碗的职业危机。
而更让人惊骇的消息是,由IBM研发的世界第一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日前已就职于纽约Baker & Hostetler律师事务所,帮助处理公司破产等事务。
ROSS平台是基于IBM的认知计算机沃森(Watson)建立的,这台机器可以理解自然语言、回答问题、提出假设并监督法律体系的发展。律师们可用自然语言提问,就像在与同事对话。ROSS则可以“通读法律”、收集证据、做出推论,然而给出基于证据的高度相关性答案。
种种迹象表明,发端于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浪潮侵入法律服务业,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所以更有人开始新的断言:“机器人不会替代公司法务和律师,而是会超越他们!”
当然,也有人提出反对,认为机器人律师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律师。人工智能只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基础工作量,却很难真正取代法律人。人工智能会大幅度降低查询、检索和研究这些基础工作的成本,从而降低律所对辅助型律师的需求。
也许有一天,会不会像柯洁那样,组织一场由律师和机器人共同参加的法律文书写作大赛、辩护大赛,看看最终是哪一方会胜利?
这一天的到来并非遥不可及。无论如何,不管你是否愿意,全球范围下的人工智能浪潮已汹涌而来,而其余波所溅起的浪花已开始打湿人类的脚踝及裤腿。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法律服务业将以何种姿态和面孔来应对着瞬息万变的时代?是坚守传统还是创新未来?是尴尬中被动应对,还是从容中主动变革?是每一个身在其中的法律人——尤其是律师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不可回避的思考和追问。
而对于中国的法律服务业而言,看清未来才能厘清当下,认识历史才好理解今天所发生的一切。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当代意义上的律师制度恢复以后,律师行业风云际会。律师行业发展到现在,从国办所到合伙所的嬗变,从“国家法律工作者”到“社会法律工作者”的个人定位变迁,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中国人见识了世界,世界也了解了中国。法治中国势在必行。有人说,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春天终于到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国家的强大,中国律师人数增长了800多倍,已超过30万人甚至更多就职于律师事务所。律师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和当事人的依赖。
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国都在追求更高的法治化,法律已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没有人能够脱离法律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曾几何时,当我们说以律师为主要标志的法律服务业从社会服务行业中细分出来之后,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律师行业本身,则更进一步开始细分,开始出现了以部门法为基础,以专业领域为划分标准的各专业律师,如公司法律师、证券律师、知识产权律师等。
笔者的主要领域为公司法、劳动法方向。以劳动法律师为例,中国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十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法律事务的日益关注,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快速增长,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服务需求逐渐增多,法律服务方式不断更新发展,劳动法律师的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律师开始接触并开展劳动法律服务相关业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律师将劳动法业务作为主要执业领域,并逐渐形成了外界称之为“劳动法律师”的执业群体。
但是,无论是劳动法律师还是别的其他领域的律师,身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谁能逃离和回避现代社会发展中,科技的发展对大到产业、行业,小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纵观世界发展史,每一次社会的跳跃式发展都伴随着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律师行业的发展同样不能脱离科技革命而单独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汹涌大潮面前,律师业的变革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科技、创新的大势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比如,长期以来,通常在法律服务过程中,律师和当事人的沟通是通过对话方式完成的,较少会通过纸质文件或邮件来进行,律师在和当事人的沟通过程中,由于口头传导的不对称性,很容易让客户重复询问回答过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软件来完成法律文书的制作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开发出同类案件的诉状、证据目录、赔偿清单、代理词、答辩状等等,律师编写诉讼材料的时间将压缩到最短,生产效率的革命将来临。
有句话说,“律师兴、法治兴;法治兴,国家兴。”面对中国当前大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法治社会这样的社会发展大势,对于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检视和反思的机会。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改变世界,知识改变命运”。每一个人的个人命运无不和国家发展、社会变革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当我们——法律服务业中的从业者,零距离感知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大势时,或许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如何面对今天和展望未来,由此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职业人生。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 微信被骗怎么投诉
- 网上刷单被骗怎么追回/全国反诈举报Q:II40-79I3-41
- 为逃避债务,以1元低价转让100%股权? 法院:属于诈害行为,撤销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
- 朱令被毒杀之点滴思考
- 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碰撞
- 论司法自制——以美国案例为材料
-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诉前调解中委托鉴定工作规程(试行
- 信访工作条例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律适用问题请示答复的规
- 外地户口可以在武汉离婚吗
- 如何审核判决书
- 关于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
- 北京张敬辉律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商业银行委托金融贷款法律问题”的主讲人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教育部 印发《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 新婚姻法房产财产分割
热门文章
- 司考环境下14门法学核心课程教学浅析
- 最高法、公安部明确:2019年,以借贷为业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 6种情形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我国前科消灭制度模式探索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
- 同所律师是否可担任同一刑事案件中不同被告人的辩护人
- 关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管理模式改革的调研
- 最高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司法解释
- 广西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
- 小议“C证律师”及相关法律问题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全文)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 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 ((2010)行他字第10号)
- 证人出庭作证及相关问题
- 监狱文化的批判性省思
- 律师费由被告承担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