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司法制度 >> 查看资料

人大应担当起审查司法解释的使命

发布日期:2013-09-04    作者:李仁律师
4月23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法工委有关负责人所作的相关报告披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前年启动的建国后首次集中清理司法解释,已经基本完成。“两高”迄今发布的4200多件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有755件被废止。
  在法律法规已完成集中清理的基础上,全面清理司法解释乃是完善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必须追问的是,此次清理只是解决了“老问题”,未来随着更多的司法解释进入运用实践,仅仅依靠清理,能否杜绝可能产生的新弊端?
  法律的相对原则和滞后,决定了司法解释具有弥补执法依据不足的重要价值,然而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约束,也引发了诸多负面后果,比如“多头解释”所导致的适用“打架”、“任意解释”所引发的违宪违法之嫌、“越权解释”对立法权的侵蚀,等等。此次集中清理,废止的司法解释占总量的18%,比例之高,可见弊病积累之深。尤其是近五分之一的司法解释长期“带病”运行,由此造成的损伤,已然无可挽回。
  由此可见,要保证司法解释的质量,仅仅依靠“两高”自我清理显然不够,更需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与集中、事后的清理相比,个案、即时的审查,也能从源头更有效地控制司法解释。
  事实上,监督司法解释的制度已经构建。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将司法解释正式纳入备案审查范畴。2006年8月出台的监督法,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监督机制。但在实践层面,因种种原因,依然存在着备而不审等现象。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尚未提出过一件要求修改、废止司法解释的议案,即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备案审查机制的虚置。
  备案审查的重心在于审查而非备案,对司法解释的监督也应是刚性而非软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新近出台的2013年监督工作计划已经明确,对新制定的司法解释逐件进行主动审查。这就要求人大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对司法解释实行深入甄别的实质审查,而不仅仅是备案归档的形式审查。具体而言,对于每一件司法解释,既要鉴定其是否越权、违法、冲突等合法性问题,也要审查其是否妨碍公共利益、损害公民权益等合理性问题。对于拒不纠正的“问题”司法解释,立法机关应果断行使改变或撤销权。
  司法解释面广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人大的相应监督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除了加强人大自身审查力量外,尤需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事实上,依据监督法等赋予的权利,近年来一些组织、律师、公民等已经提出了不少审查建议,但审查程序并未因此启动。这当然不能说明这些呼吁没有价值,反倒是提醒立法机关,应当更加重视对司法解释之弊有着切肤之痛的民间声音,及时激活审查机制,将司法解释真正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从更深的层面而言,要防止司法解释可能出现的越权等诸多弊端,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需更多地行使法律解释权,改变目前法律解释过少、时间滞后的现状,以及时弥补立法空白、阐明立法原意,并有效防止司法解释越俎代庖,使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各归其位。
  司法解释的集中清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其关进监督制约的笼子,以确保其行进于合法正当的轨道上。这是保证法律实施、维护法制尊严的必由之路,也是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法定职责和历史使命。(转载:作者 阿计)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73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