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分案机制的建立研究——以收案分析为视角
发布日期:2011-12-02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关键词】审判管理;分案机制;改革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1980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案件43.4万件,2000年,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案件535.6万件,比1980年增加12倍多。[1]如此迅猛增长的案件,使我国法院和法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法院的审判能力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巨大的审判压力催生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管理改革,而关于收案情况与分案机制之间的关系,分案机制对审判资源利用、审判质量效率提高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分案机制,理论研究几乎无人涉及。我们在《木桶理论与审判管理》一文中曾提出随机分案构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试行)》也倡导随机分案,但为何要建立?如何建立?尚缺少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
一、关于人民法院收案情况的统计分析
1、以全国、江苏、扬州三级法院系统2003年-2007年以来各年度的收案数据进行分析,努力探寻案件发展的规律。[2]
全国法院2003年至2007年度审、执结案件数见表一:
年 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审执结(件)
8031773
7873745
7940549
8105007
10632926
江苏法院2003年至2007年,各年度收结案件数见表二:
年 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共受理(件)
546641
532914
562449
619352
700826
审执结(件)
514548
494246
512151
570481
650315
扬州法院2003年至2007年,各年度收结案件数见表三:
年 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共受理(件)
22593
20733
22115
25032
30033
审执结(件)
21431
19497
20194
23155
28632
分析全国、江苏、扬州三级法院系统近五年来收结案图表,可以看出两个规律:第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各级法院受案增长幅度都在30%左右。第二,人民法院案件增长呈波浪式上升。案件增长并非呈一条直线,而是有波浪式起伏。从三级法院系统收案数曲线看,2004年都出现一个小低谷,2007年又都达到最高峰,而2008年上半年江苏法院系统收案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呈现出“井喷”之势,具体增长幅度见表四 [3]。
表四
一审、二审、再审案件收案数
同比(%)
执行案件收案数
同比(%)
基层法院
273164
36.90
基层法院
106945
27.94
中级法院
22656
49.48
中级法院
2827
10.27
省院
1033
36.82
省院
18
-25.00
全省法院
296853
37.70
全省法院
109790
27.39
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法院系统2008年上半年审理案件收案数同比增长达37.7%,执行案件收案数同比增长也达27.39%。
2、以单个法院近几年婚姻家庭、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等几种典型民事案件的收案情况,来探求类型案件的收案规律。下面,我们以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近几年相关类型案件的数据作为分析素材。
案件类型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上半年
婚姻家庭
405
417
427
524
321
交通事故
97
194
418
384
278
劳动争议
20
38
100
207
136
图表五反映: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劳动争议两大类案件呈大幅增长趋势,2008年上半年,两类案件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97.16%和469%,婚姻家庭类案件则呈现平稳、缓慢增长趋势。
二、人民法院分案现状及其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一)我国法院现行分案方式
司法管理在大陆法系国家不被视为“学术性”领域。我国也是如此,对分配案件这样的小问题更没有人去专门研究。通常,案件由立案庭按案件性质(刑事、民事、商事、行政、执行、再审、国家赔偿,有些法院分得更细,甚至一个庭专审某一类型的案件,如婚姻家庭、道路交通事故等)分到各专业审判庭。然后,由庭长(或其指定的人)根据本庭法官的具体情况酌情分配案件。每一个庭长的出发点不同,采取的分案原则也不同,分案权完全由庭长享有,构成庭长管理权的最重要部分。
案件的分配不是按制度实施,分案权由庭长独享。这种分案方式客观上造成法官个人的评先选优、晋级晋职完全掌握在庭长手中。即使庭长具有完美的人格,也避免不了其为了树立典型、照顾老同志等非私人目的,不仅在分案上有所侧重,甚至庭长自己办结的案件也分到某个法官名下,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业务能力偏低,但“政治素质”好的同志推到“办案能手”、“办案状元”的领奖台上。
(二)现行分案方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面对人民法院收案逐年剧增,且年度之间、月度之间、案件之间收案极端不均衡的现状,按照目前绝大多数法院庭内专业分岗、庭长酌情分案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下困境:
1、不利于法官均衡地收结案件。法官队伍相对稳定。如果法官分岗过细,某一法官专办特定类型案件,则会出现:这一个阶段,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法官忙得焦头烂额,而审理其他案件的法官却无所事事;下一个阶段,则恰恰相反。案件不能在法官之间合理分配,就不能充分发挥审判资源的整体优势,同时也容易使案件在法官手中形成阶段性积压,导致法官没有足够的精力从容办案,既降低了司法效率,又影响了案件质量。这,与人民法院追求“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背道而驰。
2、不利于发挥法官审判业绩考评的激励作用。绩效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其中,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影响绩效的因素中,有些是主观的,直接对绩效产生影响,如目标和战略、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有些是客观的,对绩效产生间接影响。[4] 如案件类型的不同导致案件审理的难易程度及审理周期的差异。分岗过细将减少法官个体间的可比性,给全院一盘棋的考评格局带来巨大障碍。如道路交通事故类案件涉及鉴定、评估等暂停计算审限的法定事由较多,审理周期较长,专人审理必将影响其个人业绩,客观上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动摇了法官业绩考评机制的基础。科学的分案机制应当解决繁简案件分配的机率均等问题,避免疑难复杂案件在个别法官手中淤积,影响考评的公平、公正。
3、不利于审判效率的提高。对任何人员,如果不考核其业务工作量,考核就没有任何价值。考核结案数或业务工作量的好处是可以有比较灵活的、能够激励人们积极性的分案方法。谁的存案多,谁的办案效率就低,只要存案率达到一定指标,就停止对他分案,把案件分给办案效率高、存案少的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审判效率。[5] 自由竞争机制才能激发法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法官的潜力。法官分岗过细,阻碍了这种分案方式,必然有碍于审判效率的提高。
4、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分案权是庭长的一项重要权力,权力运用得好,固然可以有利于调节部门的司法资源。但是,权力缺乏制约就会被滥用。权力的行使应当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下,而不能完全基于权力行使者的个人素质。分案如果作为一项权力由庭长任意行使,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枉法。同时,分岗过于专业,某法官一旦成为某类案件的绝对“专家”,其他法官对此领域讳莫如深,还有无话语权?按案件题材分配收审案件的议题在美国的法官和律师中间讨论时,都可能听到两种反对意见,一种来自对司法专门化根深蒂固的畏惧,另一种来自害怕上诉法官对其工作产生厌倦。[6]
5、不利于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许有人认为庭长酌情分案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合理配置审判资源,并能避免上述问题。不可否认,确有庭长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依靠伯乐型的庭长合理调配审判资源,那是靠不住的。庭长酌情分案是人的管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制度管理,至于制度管理的优势本文不作赘述。比较两种管理模式,在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不如变相马为赛马,建立科学的分案制度,让每个审判人员分得的疑难或简易案件的机率均等,尤如有高山、有峡谷,有高原、有平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千里马”的优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依赖比千里马更稀有的伯乐。
三、欧美发达国家法院的分案制度
(一)欧美发达国家法官的办案情况
欧美发达国家法官的办案压力不亚于我国,可以从法官职数与人口比例,以及法官的办案数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从法官职数与人口比例分析:截止1997年,英国全职法官仅有964名,其中包括12名大法官,25名上诉审法官,95名高级法院法官,520名巡回法院法官,302名地区法官,此外,英国还有大约2000名兼职法官。如果按人口比例,英国大约每11万人有1名全职法官。法官职数与人口的比例,德国为1:40000;日本为1:33000;香港地区为1:43000。我国内地,据不完全统计,法官与人口的比例约为1:6200,明显高于国外。[7]
从法官承办案件数量比较:以美国联邦法院法官的工作量为例: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平均办案数最多,1988年高达627.9件。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平均办案数量最低,但最低的年份也约为140.4件。美国法官每年的平均办案数大约在300-400件左右。1996年,我国各级法院全年审结5,237,544件,25万法官,每个法官21件。[8]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02年,全国法官人均结案上升到29件。即使按2007年度的1000万件计算,全国法官人均结案也才达到40件。
(二)欧美发达国家法院的分案机制
我们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中各取一国作为代表。
美国是英美法系的代表。美国司法分联邦和州两个独立的系统。联邦法院案件管理的基础有两个特征:一是司法独立和有限的上诉审查范围,二是个人案件分配制度。设有多个合议庭的法院案件的分配应注重均衡各合议庭之间的工作量,并需要避免任何操纵判决的嫌疑。这两个目的都能通过随机分配程序实现。采用这个程序,案件由法院书记官根据完成法律答辩书的顺序在各合议庭中做出分配。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允许不进行随机分配案件:例如有关案件是对法院中已经由一个合议庭判决的案件的后期上诉;由高一级法院发回的重审案件;或同样的、相关的问题在一个以上的待审案件中同时出现。
美国州级最高法院多数选择以随机或轮流方式分配多数法庭意见书(裁判文书)的起草工作。有35个州(占70%)不允许最高法院的任何大法官拥有酌情分配的权力。其中,18个州的分配工作通常由法院书记官或法院公务律师进行,书记官按资历深浅建立大法官花名册,然后按案件提交的时间顺序或按案件收审表编号顺序分配;而华盛顿等州随机分案方式更为独特,他们以从帽子里抽案件收审表号码或以其他抽签形式在大法官中随机分配案件,随机抽签由书记官,法官的法律助理、秘书,有时甚至由大法官本人参加。9个州授权首席大法官在案件评议会上监督法庭意见书按轮流或抽签方式进行分配。8个州在对案件的处置进行初步投票后按随机方式分配。即使在采用酌情分配的15个州中仍有5个州只有首席大法官在持多数意见时才能分配案件,或者直接按持多数意见大法官集体意见进行分配。[9]
德国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以德国上诉法院为例,每一上诉法院都被分为多个分庭,每一分庭由几名法官组成,其中一名被指定为分庭庭长,即主管法官;同时,法院的收审案件按案件题材(subject matter)被分为几组,不同类型的案件分配给不同的分庭。为配合按案件题材组织法官与案件的分配,每一个法官的工作安排都体现在一个被称为《工作分配计划》的文件之中,该文件列出每一分庭的法官名单以及分配给该分庭的案件类型。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内部分为刑事、民事等若干个审判庭,与德国法院内部分为多个分庭非常相似,大陆法系这种模式有助于法官发展一定的专长,从而有助于法官更加迅速地考虑和裁决案件,以及将法律更加一致地应用于任何议题。
(三)对欧美发达国家分案机制的分析
美国建立有法官管理学院,并在1989年开设审判管理学,这门课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法官学会统筹分案。当然,美国联邦和各州法院的分案机制各具特色。实行随机或轮流分案机制,具体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方法在我们看来似乎滑稽可笑,比如抽签方式(抓阄方式),案件按编号由各法官(助理)进行抽签;将法官按资历深浅排序,按序号分配案件;先投票后随机方式等,亦无统一规则。美国法院所采取的各种分案方式,我们不能武断地评判孰优孰劣。但是,所有的分案方式都体现了一个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美国是世界上(至少是形式上)最崇尚民主的国家,每一个法官分得的刑事、民商事等各类案件的机会均等,每一个法官分得的疑难或简易案件的机会均等。唯有如此,才能既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又能客观地评价法官的办案能力。
德国的分庭与我国的业务庭类似,但德国法院为避免将法官限制在狭窄的专门化角色中,采取两种方案予以弥补:一是将案件混合编组分配给每一上诉法院分庭,防止法官对工作产生厌倦,每个法官的工作范围会相当广泛;二是逐渐、交错地将法官轮流分配到各分庭工作,例如,在一个由5名法官组成的分庭中,每年将1-2名法官调换到其他分庭工作。相比之下,我国法院尤其是中级以上法院各审判庭案件类型相对单一、人员长期固定。案件按题材分配到分庭后,如何分到法官手中?法国最高上诉法院各分庭庭长负责主持其主管分庭的司法程序,并负责将案件卷宗分发给手下的法官。[10] 这与我国大多数法院由庭长分案相同。
四、我国法院科学分案机制的构想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采用行政管理模式,并无区别于其他行政机关的专业管理,案件分配这样的小事不会纳入院领导的视野,而完全由庭长自由决定。如果一个庭法官人数较多,庭长可能有意识地进行专业分岗,某法官相对固定地审理某一类型的案件;如果一个庭法官人数较少,分案完全无规则,甚至于遇有说情打招呼的案件,庭长或自己办理,或交给容易“沟通”的法官。庭长的主观随意性很大,其权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分案上面。分案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萌芽于审判管理改革。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二五”改革关于改革和完善司法审判管理中,提出“建立、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模式,建立随机分案制度”。随后,各地法院开始摸索建立科学的分案机制。
(一)案件分配的路径选择
如何科学分配案件?从各国法院的司法实践看,有按案件题材、随机、轮流和酌情等主要分案方式。上述方案各有优劣,我们试分析如下。
按案件题材分配,法官固定地审理某一类型的案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题研究,保证了法官的专业性。但其缺陷也非常明显:任何人根据案件题材都可以事前判断审理法官,机制上给法官防腐拒变带来难度,无法保证法官廉洁司法;同时,强化了审判庭之间、法官个体之间、案件类型之间的差异,使全院一体化的法官业绩考评带来无法逾越的障碍。
随机分案是按概率将所有案件分配到每一个法官手中。按概率分配案件意味着将案件的分配权分散到法院的全体成员之中,而不是集中在个别管理人员手中。随机分配案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法院中不同资历的法官对其他法官的影响,从而保证法官的审判独立。当然,随机分案也不能保证每一个案件分配到最合适的法官手中。
轮流分案,可以确保每一个法官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得同样数量的案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案。如果每一个法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审判作风完全相同,则该方案可以说是不二方案。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否则也就没有必要研究分案制度。在轮流分案制度下,办案效率高的法官可以有时间协助同事或处理其他事务;办案效率低的法官必须努力处理积压案件。这种制度的缺陷是,除非办案效率高的法官愿意帮忙(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整个法院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
酌情分案,即由某一官员,往往是业务庭庭长对本部门案件进行分配。庭长主张酌情分案,最好的理由是庭长可以控制案件,使每一个法官审理适合于他的案件,确保案件的质量。这无疑是一条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但是,这条理由正是可能影响法官公正、独立、廉洁办案的障碍。对于法官能否审理最适合的案件,在实行随机分案的方式下,还可以通过指定分案方式进行调节。因而,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二)科学管理对随机分案制度的依赖
最高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中,提出建立科学、统一的审判质量和效率评估体系,改革法官考评制度。上海、江苏、四川等地纷纷实行审判管理改革,建立自己的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实行法官审判业绩考评。2008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在综合各地法院审判管理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适时出台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全国法院推广。
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并实行绩效考评的重要前提是公平竞争。公开、公平、公正,既是法官应有的法治理念,也是法官审判业绩考评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法官之间,应当树立公平竞争、友好竞争的氛围。如果法官自己都得不到公平对待,如果法官自己都不相信社会有公正存在,又如何要求法官以公平、公正之心去处理案件、对待当事人?值得重视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存有排斥公平竞争的思想。个别领导的管理理念是树立典型。树立典型论者一个充分的理由是:如果不人为地树立典型,大家公平竞争,尽管也会有典型,但是典型事迹不突出;有了先进典型,不仅能鼓舞其他干警,而且,单位在条块上有位置、社会上有声望。这样的思想,实质上是行政管理思维,是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我们认为,树立典型的管理理念至少存在以下弊端:第一,不利于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优势。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形势所需,更是形势所逼。第二,树立的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如果公众都知道典型是“塑”出来的,典型的价值又何在?第三,树立典型会埋没真正的英雄。树立的典型与公平竞争的典型不排除存在部分重合。但是,当树立典型为公众所普遍认知后,真正的“英雄”也会被人们所轻视。第四,树立典型不利于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树立典型调动了个别人的工作热情,却打击了群体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此乃管理之大忌。此外,排斥随机分案、公平竞争的观点本身也不符合逻辑,没有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又如何肯定不会有典型或者典型事迹不突出?
综上所述,无论从强化审判管理,化解人案矛盾、提高审判质效角度研究,还是从改革人事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组织管理职能角度研究,随机分配案件都是最佳的路径选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一套科学的分案机制,而仅仅靠伯乐型的庭(局)长来相中“千里马”,充分发挥审判资源,化解日益突出的案多人少矛盾,显然不现实。
(三)随机分案解析
1、随机分案概念
何谓随机分案?随、机两字都有多重含义,组成一词后,随可以指顺从、任凭,机可以指机会、合宜的时候,随机作为一词使用非常广泛。如统计学上的抽样调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科学研究中的样品抽取等,都需要随机进行,其目的是根据概率论原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果的科学性。随机分案在我国尚无统一概念。美国称之为随机分配程序(random assignment procedure),[11] random指任意的,assignment指分配、指派,procedure即程序,组成一词后简单明了。随机分案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指随机分案行为,如收案后由立案庭进行随机分案;二是指随机分案程序(方式方法),案件如何实行随机分配到法官手中的过程;三是指随机分案制度,即随机分案作为一项案件管理系统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们所研究的随机分案主要是作为一项案件管理制度。
实行随机分案制度,电脑软件可以支持立案庭将案件直接随机分配到法官。随机分案方式有:一是按收审案件编号顺序分案,每一个法官在一定周期内所分得的案件总数基本相同,这种分案模式实际是一种平均分配主义,与其认为是随机分案方式,毋宁认定其为轮流分案方式;二是填补式分案,管理者根据需要,预先设定每一个法官最多可以积存的案件数,谁的办案效率高、积存案件少,就分给谁。采取“鞭打快牛”方式,形成激励机制。
当然,随机分配案件,可能造成某个法官不适宜审理某一案件,而需要更换承办法官的特殊情况,如法官遇有回避事由、因公出差、生病等等,这些特殊情况,任何分案机制下都会出现,并非唯独随机分案制度下才会出现的先天缺陷。因而,还必须有一个指定分案的方式作为补充。
2、随机分案范围
随机分案还涉及随机的范围,随机分案是在一个审判庭内部进行?还是在同类性质的审判庭之间进行?抑或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随机分案在什么程度上开展,这取决于法官的整体素质和历史传统。一种方案是以庭为单位,另一种方案是以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四大类型为范围,第三种方案是以全院为范围。[12]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在美国,联邦和州法院实行随机或轮流分配案件都是以一级法院为单位。在德国,法院实行案件分配是以分庭为单位,每一法院分为若干个分庭,案件按题材(相当于我国案件类型)来组织分配。形成这种分案范围的差异在于:一是法院组织形式不同,美国法院内部不再按案件性质分为若干个庭。二是美国的法官最初来自各种其他法律工作岗位,在进入法院前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在其法律职业起点就担任法官。三是美国法院的法官人数非常少,但每一名法官都配有法官助理、秘书和专门的法庭速录员;德国法院的法官不配法律助理,只有联邦普通司法管辖区最高法院的每一分庭才配备一名与美国的公务律师等同的法律助手。
改革既要考虑到具体国情,又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讲话强调指出,改革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依法改革,确保司法改革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稳步推进。根据我国法院内部组织形式及法官任职资历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基层和中级法院分两步走:第一步,以目前的审判庭为单位进行案件的随机分配,第二步,按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四大类型分配案件。[13] 省高级法院、最高法院仍以审判庭为单位分配案件,但在审判庭内部,各个法官之间应建立随机分案的制度。随着人民法院案件数量和法官人数的不断增多,比较美、德两国的分案制度,我们认为,按案件题材(案件类型)组织案件的分配,也许是防止法律系统中法律适用混乱的最有效的手段。
3、随机分案方式的特例
与随机相对应的就是不随机,即有意识地进行指定。指定分案方式是随机分案方式的例外,同时,也是随机分案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定分案主要指出现下列情形,导致某一法官不能或不适宜审理某一案件时,由庭长(主管分案的人员)进行重新指定:a、承办法官因出现法定事由或者避免合理怀疑需要回避的;b、承办法官因健康、孕产、休假、出差、学习等客观原因需要脱岗较长时间的;c、因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案件相互之间关联密切等特殊情形的;d、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e、其他需要更换承办法官的情形。
随机分案方式有其局限性,指定分案方式是必要的补充。但是,指定分案既然是例外和补充,则指定分配的案件就不应该成为主流。为了防止庭长滥用权力对随机分案制度的突破,必须对指定分案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指定分案的控制包含三个阶段:一是指定分案之时,庭(局)长认为需要更换承办法官的,经庭(局)长会议或者庭务会议进行研究后确定更换。二是指定分案中的程序控制,庭(局)长确定或更换承办法官后,应当履行相关手续,由法院负责案件立案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审批并备案。三是指定分案后的监督机制。案件管理部门要将业务部门变更承办法官情况纳入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加强事后的监督。
(四)随机分案不会对审判质效产生负面影响
实行随机分案,也许有人认为削弱了法官的专业性,会严重影响案件的审判质效。我们认为,对于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法官,在业务庭内部实行随机分案,这样的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对此,我们以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2007年-2008年以来,部分法官办案实绩作为研究对象[14] :
调查
对象
2007年度
月均结案(件)
原在
部门
2008年度
月均结案(件)
现在
部门
是否
换岗
陈法官
7.9
执行局
22.5
执行局
否
方法官
4.1
民一庭
14.7
民一庭
否
孙法官
2
民二庭
13.5件
民二庭
否
桑法官
9.3
刑 庭
25.2
人民法庭
是
徐法官
9
刑 庭
15.3
执行局
是
石法官
5.4
执行局
15.6
审监庭
是
蒋法官
0
立案庭
13.4
民二庭
是
朱法官
16.8
民一庭
25
人民法庭
是
表八显示,有三名法官在不同年度的同一岗位上所办案件实绩非常悬殊,有五名法官在不同年度的不同岗位上所办案件实绩变化较大,且上述人员所结案中无一件被发回改判或认定差错案件。事实胜于雄辩,法官因不同领导的政策导向而实绩悬殊,而且,法官岗位的调整并没有对审判质效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有些高、中级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庭,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行政、刑事案件,避免了执法尺度的不统一。[15] 又如宿迁法院为整合审判资源,迎战各类案件收案数激增的现状,全面提升案件质量效率,中院党组决定将民事案件适量向行政庭、执行局、审监庭、刑二庭、司法鉴定处等部门分流,集中全院力量共同办理民事案件,以确保全院收结案基本平衡。[16] 虽然,这种跨部门分配案件的做法,笔者也不赞同,但是,这一做法以及所取得的实效,也为随机分案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
五、结束语
今年已是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的第三年,也是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破解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面临的困难,实现更高层次的公正与效率,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至少包括提升法官的政治业务素质、改革和加强审判管理、改革和完善政务管理、人事管理,改善人民法院外部司法环境,甚至进行司法机制、司法体制层面的改革等等。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推进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注重实效,要针对审判执行任务日益繁重复杂的现状,积极探索提高司法效率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司法资源的整体效益。当前,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和深化案件管理改革,化解人案矛盾,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肩负使命,勇挑重担责无旁贷。当然,鉴于笔者才疏学浅,故提出一知半解,希冀抛砖引玉,引起同仁的关注,来共同化解这一难题。
【作者简介】
陆开存,现任职于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注释】
[1]怀效锋主编:《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培训教材(综合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267页。
[2]本文选择2003年至2007年这一时间段作为研究对象,系与我国各级人大五年一届任期相一致。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年度有关人代会法院工作报告或江苏法院系统审判质效指标统计分析报告。其中,2007年度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执结案件数,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所列五年数据测算出来的,详细出处不一一列出。
[3]参见2008年7月4日江苏省高院《全省法院审判质量效率指标通报》,该通报显示出个别中级法院案件增长幅度甚至达到80.97%。
[4]王少南主编:《法院实用管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336页。
[5]李玉杰著:《审判管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221页。
[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编,韩苏琳编译《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435页。
[7]上海市法官协会编《中国法官助理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39-40页。
[8]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467页。
[9]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编,韩苏琳编译《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美国联邦法院与州法院的案件分配方式分别参见该书第125页、第135页-138页。
[10]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编,韩苏琳编译《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分别参见第401页、418-420页、435页、535页。
[11]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编,韩苏琳编译《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25页。
[12]只分审判、执行两大类型,前者是司法权,具有被动、中立、形式、稳定、专属等特征,后者实质上是行政权,需要执行人员积极、主动地出击,两者权力性质不同,国外绝大多数国家执行工作由行政机关承担即源于此。司法实践中,审执分离也已成共识。因而,我们不考虑不分审判、执行的随机。
[1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2008年6月22日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讲话中提出“要培养基层法官民刑兼通、调判兼顾的能力”,为随机分案制度进一步拓宽了思路。
[14]因人员换岗时间不统一,且2008年只统计到11月份,故按月均结案更为精确,另该院审监庭兼办民事案件。
[15]2008年6月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简化救济程序。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审判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直辖市和知识产权案件较多的大中城市,探索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综合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积极探索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审判组织模式,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审判庭。”2009年,扬州中院设置少年庭,审理涉及青少年的刑事、民事等案件。
[16]该院2008年1-9月份结案同比增幅达60.87%,居全省首位。参见2008年11月18日江苏省高院《审判管理工作简报》第86期。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最新文章
- 微信被骗怎么投诉
- 网上刷单被骗怎么追回/全国反诈举报Q:II40-79I3-41
- 为逃避债务,以1元低价转让100%股权? 法院:属于诈害行为,撤销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
- 朱令被毒杀之点滴思考
- 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碰撞
- 论司法自制——以美国案例为材料
-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诉前调解中委托鉴定工作规程(试行
- 信访工作条例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律适用问题请示答复的规
- 外地户口可以在武汉离婚吗
- 如何审核判决书
- 关于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
- 北京张敬辉律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商业银行委托金融贷款法律问题”的主讲人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教育部 印发《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 新婚姻法房产财产分割
热门文章
- 司考环境下14门法学核心课程教学浅析
- 最高法、公安部明确:2019年,以借贷为业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 6种情形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我国前科消灭制度模式探索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
- 同所律师是否可担任同一刑事案件中不同被告人的辩护人
- 关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管理模式改革的调研
- 最高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司法解释
- 广西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
- 小议“C证律师”及相关法律问题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全文)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 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 ((2010)行他字第10号)
- 证人出庭作证及相关问题
- 监狱文化的批判性省思
- 律师费由被告承担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