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约定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上述规定表明,我国合同法确定了违约金由当事人约定的原则,但同时又采纳了对违约金条款予以干涉的原则。干涉原则是得到世界各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普遍确认的一项原则。《德国民法典》第313条即率先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巨者,法院得依债务人的申请以判决减至相当数额。”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中也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违反合同所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机构或者法院予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因此,我国合同法的上述规定,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法律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违约金毕竟以补偿为主,只是兼具一定的惩罚性,对其作一定程度的干涉相当必要,一方面合同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要求违约金约定不能成为当事人获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另一方面违约金条款的合法适当也是保持交易顺利进行、竞争秩序合理正当的前提。
至于在何种情形下称之为“过份高于”合同法并没有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在最高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中曾规定,为防止当事人滥用自行约定的权利,违约金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为限,对超过部分不予保护。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人民法院在认定违约金是否过高时,应以违约造成的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根据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平。
在具体操作时,多数法院认定的比例界限为30%,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114条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一方违约未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违约金条款仍然适用,但当事人可以依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予以调整。但对于故意违约,违约方请求减少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人民法院未经当事人请求不得主动依职权调整违约金的数额。违约方请求人民法院调整违约金数额的,在提供违约金过高的初步证据后,举证责任转移至守约方,或者根据社会生活常理从守约方所举证据中足够怀疑违约金过高的,守约方应对其实际损失进一步举证证明。
东方法眼

- 民警吃野味喝茅台不付钱|法院不支持错了吗?
-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诉湖北省利川市林业局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 徐云英诉山东省五莲县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处不予报销医疗费用案
- 刘学娟申请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事违法扣押赔偿案
- 邓永华申请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违法使用武器致伤赔偿案
- 郑兰健申请广东省雷州市人民检察院无罪逮捕赔偿案
- 苗景顺、陈玉萍等人申请黑龙江省牡丹江监狱怠于履行职责赔偿案
- 衢州金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诉浙江省衢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行政给付案
- 旬阳县润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陕西省旬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行为违法及行政赔偿系列案
- 贵州省遵义县巾英铁厂诉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行政征收补偿案
- 公民前科隐私被侵害不能获得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请求赔偿时效
- 请求税务行政赔偿的时效
- 欲讨赔偿过时效
- 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国家赔偿时效何时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