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没财产执行?老赖,今天起有办法治你了!

发布日期:2016-12-06    作者:王胜利律师
没财产执行?老赖,今天起有办法治你了!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狡猾的老赖
在执行前就转移了所有财产
制造出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
而一旦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老赖和他的财产就马上可以“复活”
 
面对这样的老赖
申请执行人却不能
获取他的财产线索
往往不能奈他们如何
但从今天起就不同了
 
117,最高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该规定自2016121起施行。
 
其中,《规定》第九条明确“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6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有了这条新规,上述那些狡猾的“老赖”们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规定》还明确,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可通过两种途径恢复执行:
 
一是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人民法院经核查属实的,应当恢复执行。
 
二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人民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发现财产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恢复执行。
 
通过畅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恢复渠道,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附新规全文(法条解释版)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
 
为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
 
()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
 
()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解读: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要件。特别是至少要执行三个月后才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防止不负责任的匆忙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具体来说,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要件可以分为程序性要件和实质性要件。
 
程序性要件包括:
 
1、已经采取了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等必要的执行措施;
 
2、已经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惩戒措施;
 
3、执行案件立案后已经超过特定期限;
 
4、对于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已经依法予以查找,对妨害执行的相关人员已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5、已将相关信息告知申请执行人并听取意见等。
 
实质性要件是指,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第二条 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中的“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是指应当完成下列事项:
 
()向被执行人发出报告财产令;
 
()对被执行人报告的财产情况予以核查;
 
()对逾期报告、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被执行人或者相关人员,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人民法院应当将财产报告、核实及处罚的情况记录入卷。
 
解读:本条明确了“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的标准。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逾期报告、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者,可以进行罚款、拘留等处罚。
 
第三条 本规定第一条第三项中的“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是指应当完成下列调查事项:
 
()对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进行核查;
 
()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进行查询;
 
()无法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本款第二项规定的财产情况的,在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可能隐匿、转移财产所在地进行必要调查;
 
()被执行人隐匿财产、会计账簿等资料且拒不交出的,依法采取搜查措施;
 
()经申请执行人申请,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依法采取审计调查、公告悬赏等调查措施;
 
()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财产调查措施。
 
人民法院应当将财产调查情况记录入卷。
 
解读:本条明确了“穷尽财产调查措施”的标准。
 
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要通过网络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查询,对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予以核实,特别是明确了必要时可以采取搜查、审计调查、公告悬赏等。但采取搜查、审计、悬赏公告措施等,要奉行当事人申请主义,需要当事人申请始可采取。
 
第四条 本规定第一条第三项中的“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包括下列情形:
 
()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法定程序拍卖、变卖未成交,申请执行人不接受抵债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又不能对该财产采取强制管理等其他执行措施的;
 
()人民法院在登记机关查封的被执行人车辆、船舶等财产,未能实际扣押的。
 
解读:本条明确了何谓“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包括了两种情形,一是变价不成且未能以物抵债又不能强制管理等。二是对于因未能实际扣押便不能变价或采取其他处置措施车辆、船舶等可移动性财产。
 
这两种情形都属于处置不能的情形。第一种情形属于法律处置不能,第二种情形属于客观处置不能。对于客观处置不能较好理解,因为没有扣押,物品不知处于何处,无法变价处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规定明确了实践中确实存在处置不能的情形,其中法律处置不能在实践中也属于司空见惯之事,本规定对此予以了明确,正是尊重了法律处置不能的规律,值得点赞。执行人员要特别留意于此,绝不可违背拍卖规律而进行强行蛮干式的财产处置。
 
第五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执行情况、采取的财产调查措施、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依据及法律后果等信息告知申请执行人,并听取其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将申请执行人的意见记录入卷。
 
解读:本条确立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法院的告知义务和告知内容,并规定了听取申请人意见的义务。
 
第六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制作裁定书,载明下列内容:
 
()申请执行的债权情况;
 
()执行经过及采取的执行措施、强制措施;
 
()查明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
 
()实现的债权情况;
 
()申请执行人享有要求被执行人继续履行债务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的权利,被执行人负有继续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的义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送达申请执行人后,执行案件可以作结案处理。人民法院进行相关统计时,应当对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的案件与其他方式结案的案件予以区分。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应当依法在互联网上公开。
 
解读: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的载明内容及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网上公开义务。
 
第七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解读:本条赋予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异议权,且明确了此异议属于执行行为异议。
 
第八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的,当事人应当及时告知执行法院。
 
解读: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绝不是债权债务消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依然负有继续履行的义务。
 
第九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执行法院核查属实的,应当恢复执行。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执行法院应当及时恢复执行。
 
解读:
 
第一,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等于执行完结,而只是暂时性、程序性结案。发现有财产线索时,依然可以要求法院恢复强制执行,且恢复执行不受时效限制。
 
第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绝不是一终了之,不闻不问,而是要把案件纳入到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进行统筹管理,每半年查询一次被执行人财产。
 
过去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都散落在各承办人或不同部门,今后集中到计算机管理以后,要通过计算机查控系统每半年对这部分案件进行统查,统查后如果发现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有财产了,或者有部分财产了,经过审查认为应该恢复执行的,执行法院应当立即恢复。
 
第三,经过五年时间的准备、调查,再经过必要的工作,如果一直没有财产,可以考虑根据当时的法律和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有序的让这些案件退出。
 
第十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不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可能导致财产被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的,执行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申请或依职权立即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控制性措施。
 
解读: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后,发现有财产且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的现实急迫风险的,可以立即采取控制性措施,而不必拘泥于在恢复执行后再采取控制性措施,防止被执行人利用恢复执行的时间差,转移隐匿财产。
 
第十一条 案件符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条件,又符合移送破产审查相关规定的,执行法院应当在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的同时,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
 
解读:本条了确立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程序与破产审判的衔接机制。畅通执行转破产渠道,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执行不能案件,如果符合移送破产审查相关规定的,要在制作裁定的同时,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促进大量“僵尸企业”的彻底退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第十二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送达申请执行人以后,执行法院应当在七日内将相关案件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并通过该信息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解读:本条明确了最高法院将建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并通过该信息库统一向社会公布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相关信息,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以公开促公正。
 
第十三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记载的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地、组织机构代码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号码和住址;
 
()生效法律文书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执行案号、立案时间、执行法院;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记载的其他事项。
 
解读: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纳入最高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应当公布的案件信息。
 
第十四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公布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错误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更正。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在三日内予以更正。
 
解读:本条明确了发现公布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错误的更正、审查程序。
 
第十五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人民法院已对被执行人依法采取的执行措施和强制措施继续有效。
 
解读: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采取的执行措施和强制措施继续有效规则。
 
第十六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后,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
 
第一,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依然可以采取继续性控制措施。
 
第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变更、追加当事人,也可以要求恢复执行。
 
第十七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解读: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有妨害执行行为的,依然可以处罚。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将案件信息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中屏蔽: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完毕的;
 
()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依法应予屏蔽的其他情形。
 
解读:本条确立了法院屏蔽案件的情形及屏蔽义务。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6121日起施行。
 
解读:本条明确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规定》的生效日期。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